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宋代儒学教育的演变、特点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9-06-19 21:57
【摘要】:宋代的儒学教育从内容方面讲,强调伦理教育,强调致用思想;从教授方法上看,针对不同年龄采取的多样的传授方式,避免了一般伦理说教单调死板的弊病;从参与者的角度说,一些信奉儒家思想的政治家思想家,亲自参与办学和教学,令儒学思想的传播更为精准,也更具吸引力。宋代儒学教育的这些优点,都是当今国学教育可以借鉴的内容。同时,由于受专制政体的影响,宋时的儒学教育也有很多的局限性,为当今国学教育提供了历史教训。
[Abstract]:Confucian education in Song Dynasty emphasizes ethical education and application thought from the aspect of cont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various ways of imparting for different ages avoid the monotonous malaise of general ethical preach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articipants, some statesmen and thinkers who believe in Confucianism personally participate in running schools and teaching, which makes the dissemination of Confucianism more accurate and attractive. These advantages of Confucian education in Song Dynasty are the contents tha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oday's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autocratic regime, Confucianism education in Song Dynasty also had many limitations, which provided a historical lesson for today's Chinese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4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宋代儒学教育的特点与当代国学教育”(GH141020)
【分类号】:B2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媚玲;;论明代云南儒学教育的影响[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2 张媚玲;;试析明代云南儒学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J];思想战线;2008年S1期

3 刘继青;;20世纪30年代儒学教育复兴的内因外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4 张媚玲;杨建玲;;明代云南儒学教育发展的几个特点[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刘荣昆;朱红;;浅析明代保山儒学教育成效显著的原因[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田心;;论明代广西地区儒学教育的强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刘顺;;试论唐初的教育、科举与儒学传播[J];殷都学刊;2012年02期

8 吴光;;关于“百年儒学的命运与前景”的思考[J];中国德育;2013年01期

9 陈朝晖;;北朝儒学教育及其影响[J];齐鲁学刊;1991年06期

10 王雷;儒学教育在东北近代的演变[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明喜;;儒学教育社会化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陈立;;古代越南儒学教育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曹相;;儒学在云南的传播与发展[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高登智;;儒学远播云南[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5 何巧云;;论明朝休宁儒学之兴盛[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罗义俊;;两岸儒学一脉连读陈昭瑛著《台湾儒学——起源、发展与转化》[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周桂钿;;儒学与现代社会[A];“2006·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李光荣;;儒学对白族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武守志;;苏东坡与晚明个性解放思潮[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10 周桂钿;;儒学与现代社会[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严瑜;儒学教育走进基层建设[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2 本报记者 萧易;郭齐:儒学值得现代人充分汲取[N];成都日报;2007年

3 通讯员 梅花;曲阜“一村一名儒学讲师”推进“百姓儒学”工程[N];济宁日报;2014年

4 陆蔚;明代云南的儒学传播[N];云南日报;2003年

5 记者 吕路阳;在榕高校将首次引入儒学课程[N];福州日报;2010年

6 ;乡村儒学:重建温情的乡土中国[N];光明日报;2014年

7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舒大刚 吴龙灿;把“儒学”从学科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N];光明日报;2014年

8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尚新娇;郑州——儒学走向最后的辉煌[N];郑州日报;2013年

9 记者 冯建华 武勇;中山大学成立儒学中心提高大学生精神教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张鸿;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及影响[N];中国民族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瑞平;明清时期云南的人口迁移与儒学在云南的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刘静;走向民间生活的明代儒学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衷海燕;儒学传承与社会实践[D];厦门大学;2003年

5 张延昭;下沉与渗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元代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夏增民;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7 黄清敏;魏晋南北朝教育制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汉儒;唐代儒学地位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海棠;儒学在元代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炯;清代台湾的儒学教育(1683-1895)[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智;试论明朝政府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儒学教育的政策措施[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赵美仙;明清时期大理地区的儒学教育及其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俞传芳;明清地域商帮与儒学科举[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玉鹏;北魏时期的儒学传播[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金虎;儒学的形成及其统治地位的确立[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氏银;论越南李朝儒学教育[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02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502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f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