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揭晓
【作者单位】:
【分类号】:C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福明;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J];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2 冯深;;实践高于理论——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3 袁梓;;李荣民和《相亲亭》[J];中国民族;1980年07期
4 车有道;;学习列宁关于经济建设的光辉思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姚公书;;}鑯j《尨州省历史地图集并姫明》的建媝[J];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01期
6 戴伯韬;;研究教育学大有可为[J];中国教育学刊;1980年01期
7 罗北捷;;不尽的怀念——回忆我的父亲罗荣桓[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1期
8 罗昭义;从我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J];社会科学;1981年03期
9 尹福伦 ,杨家兴 ,陈朝明;企业领导班子人才结构浅议[J];学术论坛;1981年03期
10 张文杰;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J];东岳论丛;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恒;祁庆富;;在凉山彝族奴隶制废墟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A];民族学研究第六辑[C];1985年
2 王承权;;研究婚姻家庭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文明[A];民族学研究第六辑[C];1985年
3 胡大成;王运生;;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工程——锡山、昆山两市村民自治调查[A];基层民主建设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C];2000年
4 张世年;;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1年年会交流论文[C];2001年
5 陈建华;严东权;;实施科教兴村计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A];北京市农民教育研究报告[C];2001年
6 赵素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方略[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王惠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孙立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浅见[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9 黄志恒;;论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意义[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10 黎之焕;;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探密[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全忠;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N];安徽日报;2000年
2 马仲良(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信念植根于科学的认识[N];北京日报;2000年
3 特约记者 刘丽娜;专家研讨生育文化理论[N];中国人口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李群 本报通讯员 雷鸣;建设法治城市的理论思考[N];法制日报;2000年
5 本报评论员;可贵的责任感[N];湖北日报;2000年
6 陈振峰;文化建设面临四个挑战[N];河北日报;2000年
7 石仲泉;党的历史经验的新总结[N];解放军报;2000年
8 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N];解放日报;2000年
9 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南[N];解放日报;2000年
10 记者 段艾生 通讯员 谭建国;为行政诉讼营造良好执法环境[N];人民法院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贺朝霞;论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问题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永艳;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李金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政权行政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唐德先;当代中国政府法制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吉涛;第三部门与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王玉生;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近代演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关玫;司法公信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波;中国都市农业创新论[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刘建荣;当代中国农民道德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红胜;论布哈林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探索[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吴昊;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研究[D];华侨大学;2001年
3 赵秋立;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建设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付潭;我国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卢翠亭;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建设转轨艰难的原因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尤伟杰;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与实践[D];河南大学;2006年
7 孙维民;《论十大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初构想[D];吉林大学;2006年
8 齐存庄;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昱;对共同富裕与收入差距的理性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公共物品供给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2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53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