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思潮是现代性推进的合力之一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济喜;从人生忧患到审美升华——王国维境界说的人文探幽[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王顺达;论商周神权政治的嬗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庄浩然;闽籍近代学者与莎士比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葛桂录;论王国维的西方文学家传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刘进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现代性探寻——以京派作家沈从文、废名的小说创作为个案[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朱明勋;论魏晋六朝时期的《孝经》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刘凤泉,姜元奎;论“贵和”思想之文化渊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李林荣;1990年代的中国散文与中国文化[J];开放时代;2001年11期
9 张晓燕;中西悲剧艺术比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傅元峰;自然景物叙写与中国现代小说诗性现代化[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维华;;上古婚俗现象中的“奔”——《氓》诗婚姻行为辨正[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2 贺昌盛;;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从“词章”到“美术”再到“文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瑞明;雅人深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年
3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朝晖;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7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晓华;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马汉钦;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思旺;刘禹锡方药研究的思想背景论略[D];湖南大学;2003年
2 王晓芳;论吴均诗歌及吴均体[D];湘潭大学;2003年
3 黄丹;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彭雷霆;“五四”后迟来的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叶罕云;夷齐故事及其文化意蕴新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邹宁;国学启蒙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琴;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禹冰;王国维对美学文本的阅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晓冬;王国维美育思想的精神内核及其当代价值[D];贵州大学;2006年
10 朱国祥;《说文解字》书证引《诗》考[D];湘潭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君衍;恢复故事性[J];世界电影;1981年05期
2 但汉源;;英汉词典的修订[J];辞书研究;1981年03期
3 冯汉津;;福楼拜的艺术追求和他的《情感教育》[J];读书;1981年09期
4 迟轲;关于“现代性”——读史随笔之一[J];美术;1982年03期
5 冯汉津;西方文学的现代性艺术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02期
6 垠天;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外国文学教学大纲将由教育部出版[J];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02期
7 允章;山隘[J];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4期
8 黄式宪;;在艺术美的路口踯躅……——对《小街》探索的探索[J];电影新作;1982年03期
9 袁可嘉;关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三个问题[J];外国文学;1983年12期
10 B.米肖 ,殷世才;新实证主义:继承与批判[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亦男;;从牟宗三先生的朱子研究探讨朱子思想中的现代性[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张品端;方彦寿;;海峡两岸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学术会议综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程蔷;;闻一多论端午的启示[A];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9年
4 林洪桐;;电影的现代性与银幕表演[A];我的角色与我们的剧团——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7年
5 钱中文;;文学理论:在新世纪的晨曦中[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陈太胜;;现代性进程里的文学理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陶水平;;文艺理论“现代性问题”之思考[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黄裳裳;;论文学的日常性品格[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刘俐俐;;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当代民族文学问题思考[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张瑾;;二三十年代“上海模式”对重庆城市的冲击刍议[A];历史科学与城市发展——重庆城市史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曼君;用新视野考察中国文学发展[N];光明日报;2000年
2 周志太;积极发展高等职业师范教育[N];光明日报;2000年
3 记者 沈桂才 实习生 赵亮;南宁市力争把民歌节办成城市品牌[N];广西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王卉;为科学注入人文因素(上)[N];科学时报;2000年
5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刘梦溪;亚洲价值的反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凝聚力[N];人民政协报;2000年
7 天宁;在全球化中坚持自己的文化主体[N];社会科学报;2000年
8 唐文明;感伤主义护教儒学的终结[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唐文明;现代性征服中国:换位透视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10 万俊人;压缩或开放:全球化中的文化乡愁[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美莲;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分裂意识初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锟;孔子与20世纪三大社会思潮[D];西北大学;2002年
4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铁群;现代都市未成型时期的市民文学[D];河南大学;2002年
6 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大学;2002年
7 郭馨;《现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崔一;韩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9 刘鹏;结构性腐败论纲[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天根;章太炎伦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朱明建;论五四新文学的现代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晓晶;池莉与当代写实小说的流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海波;最后的觉悟:闻一多诗学价值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芬芳;走在双轨上的错位人生[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曾利君;“新笔记小说”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黄佳能;现代性精神与后现代叙事[D];安徽大学;2001年
9 姚亮;爱默生与美国民族文学进程[D];苏州大学;2001年
10 王永兵;李R既诵∷迪执缘牟鯷D];扬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580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58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