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批判与学术研究的双重变奏——整理国故运动中的胡适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红涛;中西传记史学视野中的胡适自传——以《四十自述》为中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贾可卿;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的文化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舒敏华;“家国同构”观念的形成、实质及其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罗永萱;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大学教育政策述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张翠萍;韩乐;;浅析历史上美国的二次退款兴学[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周晓风;战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纪念抗日战争战争胜利60周年[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金河林;同步与差异——社会进化论对于鲁迅与申采浩的影响[J];当代韩国;2005年03期
9 陈骏涛;百年中国文学悖论探议[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1期
10 熊宁;本世纪前半叶我国近代地理教育初探[J];地理研究;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洪峻峰;;从中国现代思想范式的建立看严复的影响与地位[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2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研究述评[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长林;;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卢文芸;变革与局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玉顺;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素青;美国传教士与中国女子教育[D];暨南大学;2000年
2 安文军;走出混沌——周作人散文理论及其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唐欣;在此岸与彼岸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汤建荣;评张君劢的人生观[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挺;抗战时期中国高等院校内迁研究[D];西北大学;2000年
6 王凤青;傅斯年与中国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孙晓文;失态与狂欢[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吴芬;中国早期研究生教育研究(1902—1949)[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传敏;“化大众”与“大众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贾延祥;《洼地上的“战役”》批判现象解读[D];苏州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逸;;读书人与麻将[J];公共图书馆;2011年01期
2 ;“国学”怎么了[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7期
3 顾关元;;国学·国故·国粹[J];学问;2003年07期
4 桑兵;;中西文化关系的隐与显[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施炎平;;中西文化之争与胡适的比较哲学研究[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2 张庆熊;;实用主义对理性和文化传统的看法——从罗蒂谈到杜威和胡适[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3 王树人;;有关中西思想文化比较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以鲁迅、胡适、陈寅恪、金岳霖、冯友兰为例[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葛志毅;;序:“国学”与现代中国学术之建立[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5 刘济生;;“打倒孔家店”还是打倒秦家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重新解读[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引驰;;类型与时代:中西文化之别——“多元现代性”视野下的回顾[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7 张同乐;;《新青年》与现代中国文化形态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唐振常;;旧话重提——关于国民性改造[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9 潘朝曦;;振兴中医的大政方略是复兴中华传统文化[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思军邋段海;徽州寻梦[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2 刘梦溪;国故,即国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哲学所 张天行;“歧异”与“低劣”[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张三夕 桑大鹏;国学大师与学位[N];光明日报;2007年
5 刘W,
本文编号:2692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692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