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复性书院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09:15
本文关键词:国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复性书院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晚清时期,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瓜分和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与此同此,西方科技、医学、文化等方面大量涌入中国,受西学东渐思潮影响,不少有志之士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到民国时期,一些激进派甚至走向了极端,“全盘西化”成为当时的主流。民国初期,蔡元培对中国教育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引入了大量西方课程,废除了读经、讲经课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学制中的地位几乎荡然无存。这一现象引起很多关心中国传统文化命运的有志之士的强烈不满,最终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了一场国学教育运动。当时比较独立的国学教育机构主要有20年代初建立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和30年代初建立的河南河洛国学专修馆,并且当时还出现了许多国学研究院,比如1922年北京大学研究所设立的国学门,1925年清华大学设立的国学研究院,还有一些教会大学,如金陵大学等学校也相继设立国学研究院。一时间国学教育如雨后春笋,悄然兴起,大有与西方文化分庭抗争之势。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传统文化被渐渐冷落,传统国学教育的前途堪忧。总之,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学教育经历了繁荣与困境的更迭,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历程。民国时期马一浮所倡导的以国学教育为主的复性书院就是近代国学教育的一个缩影。复性书院从筹划到创办整个过程,同样也经历着繁荣与衰退的跌宕起伏,尽管最终迫于无奈而结束,然而它却始终没有停止过从困境中探寻出路的脚步,成为我们窥探整个近现代国学教育的一个窗口。如何使国学教育走出困境、走向复兴,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通过对复性书院的筹办历程、全面概况、育人成效以及其在困境中的博弈等方方面面的深入剖析,以便更深刻理解和把握近代中国国学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深层次的原因,进而为国学教育探索出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国学教育 复性书院 马一浮 困境 出路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9.29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6
- 一、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10-11
- 二、研究动态综述11-14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14-15
- 四、研究方法15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15-16
- 第1章 马一浮和复性书院16-22
- 1.1 浙江大学讲授国学16-19
- 1.1.1 竺可桢二请马一浮16-17
- 1.1.2 马一浮入浙江大学开办国学讲座17-19
- 1.2 倡议创办以讲授国学为主的复性书院19-20
- 1.2.1 友人倡议19
- 1.2.2 当局支持19-20
- 1.3 复性书院始末20-22
- 第2章 复性书院的运行状况22-32
- 2.1 复性书院的办学理念22-23
- 2.1.1 复性书院的命名22
- 2.1.2 复性书院的宗旨22-23
- 2.2 复性书院的课程23
- 2.3 复性书院的教学23-25
- 2.3.1 教学原则23-25
- 2.3.2 读书原则与方法25
- 2.4 复性书院的管理25-32
- 2.4.1 复性书院的管理架构25-26
- 2.4.2 教师聘请26-28
- 2.4.3 学生选拔及考核28-32
- 第3章 复性书院运行中的艰难博弈32-39
- 3.1 复性书院性质问题32-34
- 3.2 复性书院经费问题34-36
- 3.3 复性书院中西课程问题36-37
- 3.4 复性书院学生出路问题37-39
- 第4章 复性书院的育人成效39-46
- 4.1 复性书院对于学生的学术影响39-42
- 4.2 复性书院对于学生的德性陶冶42-44
- 4.3 复性书院对于学生的职业影响44-46
- 第5章 历史经验的当代价值46-51
- 5.1 当代国学教育面临的困境46-47
- 5.1.1 国学教师“知行合一”的缺失46
- 5.1.2 课堂教学“一言堂”的弊病46-47
- 5.1.3 国学课程存在重表面轻心性义理的问题47
- 5.2 可能的克服路径47-51
- 5.2.1 国学教师本身应努力做到知行合一48
- 5.2.2 由“一言堂”向“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变48-49
- 5.2.3 重国学、强载体,汇聚发展合力49-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本文关键词:国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复性书院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0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