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的反动 ——中国反新文学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8 14:43
中国反新文学运动共有三股力量,分别是以林纾为代表的旧派文人、“学衡派”和后期“甲寅派”。长期以来,在新文学史上,他们是以守旧、落后的面目出现的。人们对他们给予的关注远远不够。1990年代以来中国流行“国学热”,人们在这时才开始真正关注“学衡派”。《吴宓日记》、《吴宓自编年谱》的出版让人们对“学衡派”有了更多的了解。虽然目前学术界对“学衡派”已经倾注了较多的关注,涌现出了诸如沈卫威、高恒文等好几位“学衡派”研究专家,但是“学衡派”的研究却还有很多不足。同时,“学衡派”只是中国反新文学运动力量中的一支,对于林纾等旧派文人以及后期“甲寅派”这两支中国反新文学运动的力量,学界仍然是忽视了。本文关注的即是整个中国反新文学运动的力量,笔者试图对其作一个全面的梳理和回顾。如果说一开始林纾反对新文学是被动应战的话,那么后来“学衡派”、后期“甲寅派”的活动则是主动承担起了历史的使命。笔者在论述中国反新文学运动的过程中,选择了反新文学运动史上的三个重要年份,即1919年、1922年、1925年。1919年,林纾与新文学阵营的对垒胜负分明,林纾败局注定。整个中国旧文学的堡垒,也从这一年开始土崩瓦解。1922...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反新文学运动”概念的提出
二 “故纸堆”的价值
三 论文架构
第一章 中国旧文学的大崩溃
第一节 林纾与文学革命
一 文学革命前期林纾与章门恩怨考辨
二 林纾与新文学阵营“选学妖孽,桐城谬种”口号的风向流转
第二节 其他反对派的意见
一 严复:听其自鸣自止可耳
二 章太炎:甄明学术,发扬国光
三 刘师培:保存国粹,昌明国学
第二章 “学衡派”的聚合
第一节 地利:由三(两)江师范学堂发展而来的南高—东大
一 南高的前身:三(两)江师范学堂
二 南高与南高的归并东大
第二节 人和:在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旗帜下
一 梅光迪与白璧德的相遇
二 吴宓等人与白璧德的交往
第三章 《学衡》与“学衡派”的新文化理想及新文学实践
第一节 《学衡》杂志
一 《学衡》的作者群
二 《学衡》的插画
三 《学衡》的翻译
第二节 “学衡派”的新文化理想与新文学实践
一 梅光迪的新文化理想
二 吴宓的新文学实践
第四章 后期“甲寅派”的反新文学活动
第一节 《甲寅杂志》与新文学的发生
一 章士钊早期的办刊(书局)活动
二 《甲寅杂志》与新文学
第二节 后期“甲寅派”与新文学
一 《甲寅》周刊的创办
二 后期“甲寅派”的反新文学(化)运动观
第五章 结语:意义与余绪
第一节 新文学反动思潮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 新文学反动思潮之总结与评价
第三节 余绪:“学衡派”与后期“甲寅派”的不同命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代表性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桐城谬种”之说的谬误和谬传[J]. 范培松,何亦聪.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10)
[2]“学衡派”文化理念的坚守与转变[J]. 沈卫威. 文艺研究. 2015(09)
[3]文化保守主义是怎样被归入“旧文化”阵营的——一个观念史的考察[J]. 李翔海. 社会科学战线. 2015(09)
[4]《新青年》时期钱玄同思想转变探因[J]. 倪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5]王钟麒笔名与著述考[J]. 邓百意.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4(02)
[6]论胡适与梅光迪、任鸿隽等人的文学革命争论[J]. 高传峰. 社会科学. 2013(08)
[7]《学衡》停印原因考[J]. 仝冠军. 新文学史料. 2013(01)
[8]中国现当代文化语境中的白璧德[J]. 杨扬. 读书. 2011(05)
[9]新文学缘何而来——从《新青年》与《甲寅》月刊的差异说起[J]. 孟庆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10]误读与重释:作为古文家的林纾[J]. 慈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硕士论文
[1]姚永朴文学思想研究[D]. 张晓纳.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吴宓与新文学[D]. 李雪荣.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小说海”里说小说——《小说海》初探[D]. 崔剑.东北师范大学 2009
[4]《甲寅》杂志研究[D]. 袁甜.苏州大学 2006
[5]五四新文学缘起的政治文化再考[D]. 刘康.西南大学 2006
[6]从前、后《甲寅》看章士钊的思想转变(1914-1927)[D]. 滕峰丽.华中师范大学 2004
[7]论章士钊的逻辑文[D]. 周逢琴.青岛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56004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反新文学运动”概念的提出
二 “故纸堆”的价值
三 论文架构
第一章 中国旧文学的大崩溃
第一节 林纾与文学革命
一 文学革命前期林纾与章门恩怨考辨
二 林纾与新文学阵营“选学妖孽,桐城谬种”口号的风向流转
第二节 其他反对派的意见
一 严复:听其自鸣自止可耳
二 章太炎:甄明学术,发扬国光
三 刘师培:保存国粹,昌明国学
第二章 “学衡派”的聚合
第一节 地利:由三(两)江师范学堂发展而来的南高—东大
一 南高的前身:三(两)江师范学堂
二 南高与南高的归并东大
第二节 人和:在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旗帜下
一 梅光迪与白璧德的相遇
二 吴宓等人与白璧德的交往
第三章 《学衡》与“学衡派”的新文化理想及新文学实践
第一节 《学衡》杂志
一 《学衡》的作者群
二 《学衡》的插画
三 《学衡》的翻译
第二节 “学衡派”的新文化理想与新文学实践
一 梅光迪的新文化理想
二 吴宓的新文学实践
第四章 后期“甲寅派”的反新文学活动
第一节 《甲寅杂志》与新文学的发生
一 章士钊早期的办刊(书局)活动
二 《甲寅杂志》与新文学
第二节 后期“甲寅派”与新文学
一 《甲寅》周刊的创办
二 后期“甲寅派”的反新文学(化)运动观
第五章 结语:意义与余绪
第一节 新文学反动思潮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 新文学反动思潮之总结与评价
第三节 余绪:“学衡派”与后期“甲寅派”的不同命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代表性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桐城谬种”之说的谬误和谬传[J]. 范培松,何亦聪.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10)
[2]“学衡派”文化理念的坚守与转变[J]. 沈卫威. 文艺研究. 2015(09)
[3]文化保守主义是怎样被归入“旧文化”阵营的——一个观念史的考察[J]. 李翔海. 社会科学战线. 2015(09)
[4]《新青年》时期钱玄同思想转变探因[J]. 倪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5]王钟麒笔名与著述考[J]. 邓百意.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4(02)
[6]论胡适与梅光迪、任鸿隽等人的文学革命争论[J]. 高传峰. 社会科学. 2013(08)
[7]《学衡》停印原因考[J]. 仝冠军. 新文学史料. 2013(01)
[8]中国现当代文化语境中的白璧德[J]. 杨扬. 读书. 2011(05)
[9]新文学缘何而来——从《新青年》与《甲寅》月刊的差异说起[J]. 孟庆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10]误读与重释:作为古文家的林纾[J]. 慈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硕士论文
[1]姚永朴文学思想研究[D]. 张晓纳.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吴宓与新文学[D]. 李雪荣.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小说海”里说小说——《小说海》初探[D]. 崔剑.东北师范大学 2009
[4]《甲寅》杂志研究[D]. 袁甜.苏州大学 2006
[5]五四新文学缘起的政治文化再考[D]. 刘康.西南大学 2006
[6]从前、后《甲寅》看章士钊的思想转变(1914-1927)[D]. 滕峰丽.华中师范大学 2004
[7]论章士钊的逻辑文[D]. 周逢琴.青岛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56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05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