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0 16:29
  面对愈演愈烈的经济全球化、政治思想多元化的趋势,民族文化愈来愈成为一国凝聚力和创新力的重要源泉。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必须重视对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中学,必须结合现实情况和中学生特点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中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促进中学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中学的素质教育质量,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推动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探寻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依据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实践,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和方法,对我国中学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调查和思考,围绕中学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以提出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为研究目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明确教给学生什么内容,文章第一部分在界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即人格修养教育,孝亲敬长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情操教育,着力培养中学生的道德观、亲情观、人际观、社会观、国家观和审美观等价值观内容...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及意义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概念界定
        1. 文化的内涵
        2.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二) 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
        1. 基于崇德弘毅的道德人格教育
        2. 基于入孝出悌的孝亲敬长教育
        3. 基于和睦礼让的人际交往教育
        4. 基于仁爱共济的社会关爱教育
        5. 基于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教育
        6. 基于美善统一的审美情操教育
    (三) 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增强中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觉意识
        2. 有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理想公民人格
        3. 有利于提升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科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配套的教材体系尚未系统完备
        2. 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不够完善
        3. 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
    (二) 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外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经典诵读活动的德育功能不够凸显
        2. 校园主题活动和社团活动不够丰富
        3. 参观体验和社会实践活动较少开展
    (三) 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中传统文化元素较少
        2. 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中传统文化宣传不多
        3. 校园制度文化环境中传统文化内容忽视
    (四) 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 应试教育体制的局限削弱了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力
        2. 社会文化环境的熏染淡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接受力
        3. 校外教育力量的缺失阻碍了对学校发挥有效支撑的助推力
        4. 自我教育的松懈削减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吸收整合的内化力
三、完善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 学科教育教学中传授传统文化
        1. 加速传统文化教材的普及化进程
        2. 构建具有整体性的课程教育体系
        3.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
    (二) 课外活动开展中渗透传统文化
        1. 重视经典诵读活动的德育功能
        2. 开展丰富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
        3. 组织拓展视野的校外实践活动
    (三)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滋养传统文化
        1. 建设优美典雅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2. 营造人文馥郁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
        3. 创设规范合理的校园制度文化环境
    (四) 社会与学校共建互为协作的教育格局
        1. 加快应试教育体制改革完善的步伐
        2. 构建良性态势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3. 开拓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教育资源
        4. 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家风环境
    (五) 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自我教育
        1. 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的宝贵知识
        2. 掌握克己内省的传统修身智慧
        3. 注重在实践践行中做躬行君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074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074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2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