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体育标识变迁

发布时间:2021-04-19 04:35
  我们已处在经济、科技、资迅高度发展的社会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在这种环境中,体育标识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明显,大至国际赛事、小到省运会和市运会都需要个性鲜明的赛事标识。在当今体育标识的海洋里,努力使自己的设计具有独特性、识别性、适用性和时代性,使其具有使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并符合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双重要求,这是体育标识存在的基本要求。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通过分析体育标识中所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不同时期、形式、内容变迁历程中的表现,归纳体育标识在设计理念、艺术表现、经济开发等方面的变化趋势,总结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体育标识变迁的影响作用,并通过对三届具体赛事标识的解读进行了论证,最后得出结论:(1)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伴随着体育标识的3次时期变迁历程,体育标识的表现形式由单纯的图形向生动的文字形式转变,再进入多元化的图文并茂时期,同时体育标识的内容越来越具有中国式。(2)体育标识在经历了不同的变迁历程后,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变迁趋势:标识设计理念逐步趋向高度的国际化,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体育标识经济开发的扩大化。(3)中国传统文化对体育标识变迁的影响主要体...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体育标识变迁


第十一届亚运会标识

亚冬会,长春


具有一定的记忆价值。第11届亚运会标识(如图2.1)图案中除亚奥理事会会徽中的太阳光芒外,以雄伟的长城组成的“A”字便是英文Asia的缩写。同样第6届长春亚洲冬季运动会标识(如图2.2)主体取自第6届亚冬会的举办国“中国”和举办城市“长春”的第一个字母“C”。图 2.1 第十一届亚运会标识 图 2.2 第六届长春亚冬会标识b、汉字标识汉字,亦称中国字,是现在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文字,是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创造并流传下来的一种表达思想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汉字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从构成方式看,它属于象形文字,从构成风格上看,楷书、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各具特色,这些都为标识创意设计提供了源泉。此外,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所表现出来的形式、风格及民族特征也各不相同,极大丰富了标识的表现形式。以汉字做标识是传承中华文化的直接体现。(2)图形形式的标识图形形式的标识是指以抽象或具象的形态来表现事物内容含义。或以几何形表意,或以自然形传神。没有文字意义的联想、说明,人们只通过标识形象的特点来辨别和了解其内在精神含义,具有直观性、跨语言性和审美性的特征。图形形式的标识具体分为具象标识和抽象标识两种。具象标识是用一个具体而确切的形象来表达某个特定含义。它用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某个具体图形对客观物象进行设计

东亚运动会


抽象表现形式是以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达标识的含义。一般借助于纯理性抽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标识设计的研究和实践象形的点、线、面、体来构成象征性或模拟性的形象。第四届东亚运动会标识(如图2.3)便采用了抽象的表现形式。本届东亚运动会标识主体为五色旋风图样,色彩由黄、绿、蓝、红、黑的奥运五色组成,形成放射旋转的形态。五种色彩同时代表中国道家的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象征东亚各国和地区将融合彼此的力量,卷起一股旋风,与世界共同创造新世纪的辉煌。(3)综合形式的标识综合形式的标识指体育标识的组成元素不是单一的文字或图形而是多元素(包括各种文字、图形、色彩、光影、肌理等)组合而成的标识。最基本的表现就是文字与图形共构而成的标识,主要有中文和图形、英文和图形,其图形有抽象和具象之别,这种形式的体育标识文图互补,丰富了信息的传达源,在形式上更趋变化性。第二届亚洲室内运动会标识(如图 2.4)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高悬的太阳取自亚奥理事会(Olympic Council of Asia)会徽,代表亚奥理事会在亚洲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角色及其所凝聚的力量,同时也象征着亚洲人民的热情、魅力以及团结性。太阳旁边的设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审计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探析[J]. 汤孟飞.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10(08)
[2]人文亚运提升广州城市形象路径探析[J]. 刘海唤,刘海清.  体育学刊. 2010(05)
[3]从北京亚运会和奥运会主题歌探析中国时代精神的变迁[J]. 杨建营,陈春军.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4]论传统文化中色彩元素与视觉传达的关系[J]. 李文凤,弓太生.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5]浅谈标志的作用与发展趋势[J]. 王丽岩.  才智. 2009(18)
[6]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 张来源.  包装工程. 2008(08)
[7]论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民族传统文化[J]. 张晓晴.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8]近11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综述[J]. 曾长秋,刘勇.  船山学刊. 2008(01)
[9]关于体育知识产权范围的界定[J]. 魏淑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7(06)
[10]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标志设计[J]. 王宇.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6(04)

硕士论文
[1]儒家文化对清末民初女装的影响[D]. 谢芳.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0
[2]弘扬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D]. 刘鹏.北京工业大学 2010
[3]美术职业学校语文美育探究[D]. 杨春燕.河北师范大学 2009
[4]当代体育运动会标志设计艺术研究[D]. 黄晓蕊.江南大学 2009
[5]区域文化视野下学习型组织构建研究[D]. 赵奕一.苏州大学 2008
[6]体育运动会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研究[D]. 范丽娟.江南大学 2009
[7]论标志设计在视觉传达中的识别性[D]. 范小伟.东北师范大学 2008
[8]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D]. 刘清香.山东大学 2008
[9]历届夏季奥运会会徽研究[D]. 焦素花.苏州大学 2008
[10]论CI设计中传统文化要素的体现[D]. 滕有平.合肥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46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146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e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