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倬《诗经疑问》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4 18:41
元代《诗经》学者著书立说时,常常逃不出朱熹《诗集传》的窠臼,几乎都围绕朱子一家之《诗经》学展开。但在这其中,也不乏自觉意识萌发者,这些学者求真尚实,其著作对《集传》产生质疑并作出突破,朱倬《诗经疑问》便是其中之一。朱倬是元末进士,官至遂安县尹。其自幼机敏嗜书,家学渊源深厚,为写作此《诗》学著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元代《诗经》学的发展中,《诗集传》以其官方之学的身份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诗经疑问》的编纂应基于绍述朱子之说、抒写读诗之疑和准备科考之用的目的。其成书时代应在元至正初年,现存之元刻本、清刻本与清抄本应属于同一版本系统。此书的编纂体例较为独特,通篇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对《诗经》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在提出问题时,既有针对词句、诗旨、篇次等具体问题的针对性发问,又有整合相关诗篇,比较异同的关联性发问。这些问题往往发人深思,颇具学术价值。在解答时,朱倬广征博引,兼蓄众说,断以己意,持论公允。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诗经》学史上的一些重要论题,如《诗序》问题、孔子删诗说、诗与乐歌,朱倬常常发表一些新颖见解,亦有相当的价值。即使是书中那些仅提出问题,而没给出答案之处,读者亦能从问题本身得到不少...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元刻本中大溪书屋主人朱笔题字、点校(来源:中华再造善本)
图 2 元刻本刘锦文跋 图 3 清刻本刘锦文跋(来源:中华再造善本) (来源:中国基本古籍库)值得注意的是,刘锦文所题写的文字中提到“因书以识卷末云”,朱彝尊在《经义考》中亦称其为“刘锦文跋”,故刘氏所书文字应附于书末。然而元刻本、清刻本均将刘氏文字置于卷首序文之位置,这种安排恐怕并非是装订时失误所致而是初刻者有意为之,将自己所作跋文置于醒目位置以示重视。据《中华再造善本总目提要》介绍,元刻本正文为半页十一行二十字,细黑口,双顺鱼尾,四周双栏,版心标注有书名及页码。框高 17.9 厘米,宽 11.8厘米。字体疏朗,清晰可辨,但亦有个别漫漶之处,如下图所示:
图 2 元刻本刘锦文跋 图 3 清刻本刘锦文跋(来源:中华再造善本) (来源:中国基本古籍库)值得注意的是,刘锦文所题写的文字中提到“因书以识卷末云”,朱彝尊在《经义考》中亦称其为“刘锦文跋”,故刘氏所书文字应附于书末。然而元刻本、清刻本均将刘氏文字置于卷首序文之位置,这种安排恐怕并非是装订时失误所致而是初刻者有意为之,将自己所作跋文置于醒目位置以示重视。据《中华再造善本总目提要》介绍,元刻本正文为半页十一行二十字,细黑口,双顺鱼尾,四周双栏,版心标注有书名及页码。框高 17.9 厘米,宽 11.8厘米。字体疏朗,清晰可辨,但亦有个别漫漶之处,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元代江西的《诗经》学[J]. 曹继华. 东方论坛. 2014(04)
[2]元代《毛诗》学与元代文化精神[J]. 王长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3]论元代《诗经》学“尊朱崇传”的时代风貌[J]. 崔志博,樊兰. 兰台世界. 2013(15)
[4]元代《诗经》学述论[J]. 曹继华.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2(01)
[5]元代《诗经》学发覆[J]. 曹继华. 文艺评论. 2011(02)
[6]元代诗经学刍议[J]. 程嫩生. 中州学刊. 2008(04)
[7]《诗经》学的神圣化与元代《诗经》研究[J]. 赵沛霖. 中州学刊. 2002(01)
硕士论文
[1]刘玉汝《诗缵绪》研究[D]. 刘曦.暨南大学 2014
[2]元代《诗经》学研究[D]. 崔志博.河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42984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元刻本中大溪书屋主人朱笔题字、点校(来源:中华再造善本)
图 2 元刻本刘锦文跋 图 3 清刻本刘锦文跋(来源:中华再造善本) (来源:中国基本古籍库)值得注意的是,刘锦文所题写的文字中提到“因书以识卷末云”,朱彝尊在《经义考》中亦称其为“刘锦文跋”,故刘氏所书文字应附于书末。然而元刻本、清刻本均将刘氏文字置于卷首序文之位置,这种安排恐怕并非是装订时失误所致而是初刻者有意为之,将自己所作跋文置于醒目位置以示重视。据《中华再造善本总目提要》介绍,元刻本正文为半页十一行二十字,细黑口,双顺鱼尾,四周双栏,版心标注有书名及页码。框高 17.9 厘米,宽 11.8厘米。字体疏朗,清晰可辨,但亦有个别漫漶之处,如下图所示:
图 2 元刻本刘锦文跋 图 3 清刻本刘锦文跋(来源:中华再造善本) (来源:中国基本古籍库)值得注意的是,刘锦文所题写的文字中提到“因书以识卷末云”,朱彝尊在《经义考》中亦称其为“刘锦文跋”,故刘氏所书文字应附于书末。然而元刻本、清刻本均将刘氏文字置于卷首序文之位置,这种安排恐怕并非是装订时失误所致而是初刻者有意为之,将自己所作跋文置于醒目位置以示重视。据《中华再造善本总目提要》介绍,元刻本正文为半页十一行二十字,细黑口,双顺鱼尾,四周双栏,版心标注有书名及页码。框高 17.9 厘米,宽 11.8厘米。字体疏朗,清晰可辨,但亦有个别漫漶之处,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元代江西的《诗经》学[J]. 曹继华. 东方论坛. 2014(04)
[2]元代《毛诗》学与元代文化精神[J]. 王长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3]论元代《诗经》学“尊朱崇传”的时代风貌[J]. 崔志博,樊兰. 兰台世界. 2013(15)
[4]元代《诗经》学述论[J]. 曹继华.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2(01)
[5]元代《诗经》学发覆[J]. 曹继华. 文艺评论. 2011(02)
[6]元代诗经学刍议[J]. 程嫩生. 中州学刊. 2008(04)
[7]《诗经》学的神圣化与元代《诗经》研究[J]. 赵沛霖. 中州学刊. 2002(01)
硕士论文
[1]刘玉汝《诗缵绪》研究[D]. 刘曦.暨南大学 2014
[2]元代《诗经》学研究[D]. 崔志博.河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42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34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