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五代江西地区流寓文人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以江州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17 06:53
中唐以来,非本地文人流寓到其他地区,对当地的地域文化的影响日渐突出,这一点在江西地区特别是江州地区更为明显。由长安地区迁入江州的韦应物是江州地区地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开拓者,而由韦应物、白居易等中原文人进入江州后带动的诗歌文化特别是唱和诗风深深影响了晚唐五代江州地区的文人。正是这些流寓文人的进入,使得江州地区终于在中唐以后,变成了江皋地区重要的诗歌创作中心。同时,李渤创建的庐山白鹿洞以及景星书院、李渤书堂是江州地区书院及讲学文化的起步,也促进了当地儒家文化的兴起。到了五代中后期,这里建立了庐山国子监,道长们在此传播儒家思想,改变了江州地区儒学不兴的面貌,为宋代江州成为理学的一大发祥地以及江西地区大量书院的创建奠定了基础。过去的学术界,研究者关注的多半是宋代江西地区书院文化,而对唐五代时期江西地区书院讲学文化关注甚少,更很少有人把江西书院讲学文化的兴起与唐代特别是中唐以来文人的南迁相联系。其实,两者密切相关,不能割裂开来,而中晚唐以来文人南迁江州对这一地区文化文风的改变是值得研究的。鉴于此,本文共分以下几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选题的缘起和意义,并介绍学术界研究成果。本文指出:虽然学术界在...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安史之乱以后江西地区文人成分变化的背景
一、少有战乱使江西成为理想的避难之所
二、流寓文人数量的增加和成分的变化
三、流寓诗人受楚文化影响,导致了诗风的转变
小结
第二章:中唐时期江州地区流寓文人对地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韦应物和江州唱和诗歌兴起
二、白居易与江州地区诗风的进一步形成与发展
三、中唐其他流寓江州的诗人
四、书院文化的初步建立与儒家思想的渗透
(一) 关于唐代书院
(二) 李渤生平和江州书院的诞生及儒家思想的渗透
小结
第三章:晚唐五代隐居诗人的兴起、苦吟诗风的出现
一、晚唐五代隐居诗人发展背景
二、晚唐五代江州隐居文人的增加与苦吟诗风的出现
小结
第四章:本地文人成长和庐山国学的创办
一、流寓文人促成了以李中为代表的本地文人成长
(一) 李中的生平
(二) 大历诗风对李中的影响
(三) 作为本地人的李中与他的乡土诗歌
(四) 李中与他人的酬唱及其影响
(五) 其他江州本土文人与和江州有关的江西文人
二、庐山国学——江州地区教育的新篇章
(一) 庐山国学是流寓文人影响江州文化的结果,与统治政策及当地环境有关
(二) 庐山国学使儒家文化在江州得以普及
(三) 庐山国学的设立是对儒家文化价值的肯定,改变了五代时普遍不尊儒的局面
(四) 庐山国学促进了宋代江州书院的兴起和理学的普及与发展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代咏庐山诗的自然情怀[J]. 叶静,彭勃. 鄱阳湖学刊. 2009(02)
[2]唐五代时期庐山文化信仰与诗文创作的考察[J]. 童岳敏.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3]南唐崇儒之风与江南社会的文化变迁[J]. 何剑明. 历史教学. 2003(10)
[4]庐山国学师生考[J]. 李全德. 文献. 2003(02)
[5]庐山国学与白鹿洞书院的课程设置[J]. 邓刚,李淑兰.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1998(05)
[6]南唐诗人李中和他的《碧云集》[J]. 张兴武.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博士论文
[1]唐末五代江皋两湖湘赣诗歌研究[D]. 段双喜.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南唐文学研究[D]. 彭飞.山东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47292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安史之乱以后江西地区文人成分变化的背景
一、少有战乱使江西成为理想的避难之所
二、流寓文人数量的增加和成分的变化
三、流寓诗人受楚文化影响,导致了诗风的转变
小结
第二章:中唐时期江州地区流寓文人对地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韦应物和江州唱和诗歌兴起
二、白居易与江州地区诗风的进一步形成与发展
三、中唐其他流寓江州的诗人
四、书院文化的初步建立与儒家思想的渗透
(一) 关于唐代书院
(二) 李渤生平和江州书院的诞生及儒家思想的渗透
小结
第三章:晚唐五代隐居诗人的兴起、苦吟诗风的出现
一、晚唐五代隐居诗人发展背景
二、晚唐五代江州隐居文人的增加与苦吟诗风的出现
小结
第四章:本地文人成长和庐山国学的创办
一、流寓文人促成了以李中为代表的本地文人成长
(一) 李中的生平
(二) 大历诗风对李中的影响
(三) 作为本地人的李中与他的乡土诗歌
(四) 李中与他人的酬唱及其影响
(五) 其他江州本土文人与和江州有关的江西文人
二、庐山国学——江州地区教育的新篇章
(一) 庐山国学是流寓文人影响江州文化的结果,与统治政策及当地环境有关
(二) 庐山国学使儒家文化在江州得以普及
(三) 庐山国学的设立是对儒家文化价值的肯定,改变了五代时普遍不尊儒的局面
(四) 庐山国学促进了宋代江州书院的兴起和理学的普及与发展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代咏庐山诗的自然情怀[J]. 叶静,彭勃. 鄱阳湖学刊. 2009(02)
[2]唐五代时期庐山文化信仰与诗文创作的考察[J]. 童岳敏.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3]南唐崇儒之风与江南社会的文化变迁[J]. 何剑明. 历史教学. 2003(10)
[4]庐山国学师生考[J]. 李全德. 文献. 2003(02)
[5]庐山国学与白鹿洞书院的课程设置[J]. 邓刚,李淑兰.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1998(05)
[6]南唐诗人李中和他的《碧云集》[J]. 张兴武.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博士论文
[1]唐末五代江皋两湖湘赣诗歌研究[D]. 段双喜.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南唐文学研究[D]. 彭飞.山东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47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347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