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关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设计传承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10-02 01:56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基于本土建筑地域性、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设计实践为更多的人所关注和认同。中国建筑师对立足于本土传统建筑文化的设计实践和探索也从未停止,期间不乏有一些比较好的尝试,但也一直没有具有普遍性或可持续的解决策略或方案。该文试图从探寻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思想发端着手,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形成的深层次影响因素,提出从传统建筑文化思想源头进行现代设计传承思考和探索,同时通过现代设计实例和实践,来辅助论证所提出的策略和方法。
【文章来源】:华中建筑. 2019,37(06)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西汉明堂遗址平面图
3.2从“适形论”到“卑宫室”“适形论”贯穿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始终。“适形论”最初是从主张建筑应当建造得“有度”开始的。《国语·楚语》中伍举与楚灵王关于没得一段对话首先阐发了这一观点:“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故榭度于大卒之居,台度于临观之高。”伍举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概念,即宫室台榭要营造得有“度”,榭之大不过可以供军卒居住,台之高不过可以供人临眺,超过这种功能需要之“度”的建筑,是不必要的。123图1西汉明堂遗址平面图图2人体内经图图3颐和园平面图图图4苏州博物馆总平面图图5土阶三等,茅茨不剪图6萨伏伊别墅
显啊焙汀氨痹骸?之间,进入后正对照壁,园景若隐若现,往左即见南园,因“行善亭”遮挡,在廊中还未见全园景致,步入“行善亭”,方可见全园。在这里,“远引若至”④的手法也得到了运用,“南园”的视觉中心或者空间控制元素为“诵经堂”和“树”,而从“诵经堂”回看,“行善亭”成为视觉前景的焦点,最南侧的形制似“榭”的建筑为视觉终点或者说是庭园背景。围绕南园的小建筑均为小班及托班基本教室,而大班和中班则置于形制更为严肃的北院立志堂中。结语古人的设计思想涵盖了城市规划、群落89107图7方太理想城总图图8国学幼儿园鸟瞰图图9国学幼儿园总平面图及功能设置图10诵经堂总平面图及效果图图11国子监总平面图图12“南园”空间与“网师园”
本文编号:3417777
【文章来源】:华中建筑. 2019,37(06)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西汉明堂遗址平面图
3.2从“适形论”到“卑宫室”“适形论”贯穿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始终。“适形论”最初是从主张建筑应当建造得“有度”开始的。《国语·楚语》中伍举与楚灵王关于没得一段对话首先阐发了这一观点:“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故榭度于大卒之居,台度于临观之高。”伍举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概念,即宫室台榭要营造得有“度”,榭之大不过可以供军卒居住,台之高不过可以供人临眺,超过这种功能需要之“度”的建筑,是不必要的。123图1西汉明堂遗址平面图图2人体内经图图3颐和园平面图图图4苏州博物馆总平面图图5土阶三等,茅茨不剪图6萨伏伊别墅
显啊焙汀氨痹骸?之间,进入后正对照壁,园景若隐若现,往左即见南园,因“行善亭”遮挡,在廊中还未见全园景致,步入“行善亭”,方可见全园。在这里,“远引若至”④的手法也得到了运用,“南园”的视觉中心或者空间控制元素为“诵经堂”和“树”,而从“诵经堂”回看,“行善亭”成为视觉前景的焦点,最南侧的形制似“榭”的建筑为视觉终点或者说是庭园背景。围绕南园的小建筑均为小班及托班基本教室,而大班和中班则置于形制更为严肃的北院立志堂中。结语古人的设计思想涵盖了城市规划、群落89107图7方太理想城总图图8国学幼儿园鸟瞰图图9国学幼儿园总平面图及功能设置图10诵经堂总平面图及效果图图11国子监总平面图图12“南园”空间与“网师园”
本文编号:3417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417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