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反思与审视:我国大学国学教育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1-10-05 12:39
  在大学中开展国学教育,不仅是传承与弘扬国学文化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发展的现实诉求。我国大学国学教育在经历萌芽与兴起、对抗与挣扎、停滞与衰落的曲折历程后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实现了复兴与发展。纵观我国大学国学教育的发展,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尝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其进行展望,以促进我国大学国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文章来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30(10)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大学国学教育的内涵
    (一) 国学
    (二) 大学国学教育
二、大学国学教育的历史回溯
    (一) 萌芽与兴起: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
    (二) 对抗与挣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末
        1. 开展国学教育运动。
        2. 创办专门国学教育机构。
        3. 国立大学国学教育蓬勃发展。
        4. 开展广泛的国学研究。
    (三) 停滞与衰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
    (四) 复兴与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1. 国学教育课程逐渐完善。
        2. 国学教育研究机构复兴。
        3. 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协同并进。
三、大学国学教育发展展望
    (一) 宏观层面
        1. 政府统筹规划, 加强指导规范。
        2. 树立科学教育观念, 营造良好国学氛围。
    (二) 中观层面
        1. 加强学科建设, 完善课程体系。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国学师资力量。
    (三) 微观层面
        1. 创新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方法。
        2. 矫正功利成才观, 增强国学求知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南联大国学教育及其文化效应机制的当代借鉴[J]. 阳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2]现代中国国学教育运动形成原因破译[J]. 熊贤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01)
[3]民国时期的国学教育及价值解读[J]. 熊贤君.  民国档案. 2006(01)
[4]“新国学”论纲(上)[J]. 王富仁.  社会科学战线. 2005(01)
[5]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J]. 桑兵.  历史研究. 1996(05)

硕士论文
[1]大学国学教育制度化研究[D]. 冯浩.西南大学 2015
[2]大学国学教育的价值与现实路径研究[D]. 陈东.福建师范大学 2009
[3]振兴大学国学教育的理论探索[D]. 赵淑梅.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19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419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3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