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赞春金石书学研究 ——以《常子襄国学文编》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10-25 22:32
常赞春(1872-1941),是清末举人,晋商硕儒。金石传古:常赞春的金石研究很有特色,本文将以金石传古认识和金石传古实践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金石传古认识包括金石研究的分类、破除前人的说法、去粗存精的思想。金石传古实践有传拓、摹存、翻刻、著录、集瓦字、拓片制笺。碑学评论: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世人奉为创解,实有渊源;包世臣《艺舟双楫》,大张邓派,偏于谈艺;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收览之闳,尤称杰构。邓石如开启后学,篆分法门,功不可没;吴熙载不矜才,不使气,笔法分明而又谨严,赵之谦才气有余,而失之野,胡澍规矩谨守,而失之拘;杨笃运气行机,不失冲和之度。书法有法:初学书法,先求平正;不泥乎古,不倍乎今;书非一时,字难一致。常赞春书法,各体皆精,篆书字法规范,形体端稳,线条圆润,意趣雅洁,气韵流畅;隶书大都雄厚苍茫,韵味朴茂,方整奇崛,骨力洞达;行书结字典雅,运笔流畅;楷书看似平稳端正,实则奇崛多姿,既有秀丽之肌,又有雄强之气。盛名之实:常赞春既有金石书法的专著,又有书法艺术的实践,属于典型的学者型书家,在民国山西书法史上,地位很高,影响也大。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生平事略
1.1 生活年代及金石书学背景
1.2 家世及生活经历
1.3 交游
1.3.1 与赵铁山
1.3.2 与柯璜
1.3.3 与常旭春
第二章 金石传古
2.1 金石传古认识
2.1.1 “三层次”说
2.1.2 破除拘论
2.1.3 去粗存精
2.2 金石传古实践
2.2.1 形式
2.2.2 拓展
第三章 碑学评论
3.1 评碑派著作
3.1.1 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
3.1.2 包世臣《艺舟双楫》
3.1.3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3.2 评碑派书家
3.2.1 邓石如
3.2.2 吴熙载、赵之谦、胡澍
3.2.3 杨笃
第四章 书法有法
4.1 书学思想
4.1.1 初学书法,先求平正
4.1.2 不泥乎古,不倍乎今
4.1.3 书非一时,字难一致
4.2 书法取法
4.2.1 取法于古代碑帖
4.2.2 取法于清朝书家
第五章 盛名之实
5.1 书学地位
5.1.1 书法艺术水平
5.1.2 书法教育贡献
5.1.3 书法学术成就
5.2 书学影响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刀斧之下的“篆隶笔意”:清代碑学建构中的误读[J]. 陆明君. 中国书法. 2019(02)
[2]民国时期山西书法文献整理综述[J]. 杨二斌. 书法. 2017(02)
[3]常赞春与赵炳麟交游小考[J]. 李德慧. 书法赏评. 2015(06)
[4]常家书院及常赞春书法略述[J]. 成永兴. 艺术科技. 2014(12)
[5]从“兰亭论辩”看郭沫若的碑学观念[J]. 吕金光,吕亚泽.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6)
[6]《兰亭序》之隶书笔意辨证[J]. 张红军,刘星振. 书法赏评. 2013(05)
[7]邓石如隶书及其书史意义[J]. 解小青. 中国书法. 2013(05)
[8]包世臣是邓石如的书法代言人——“包派”与“邓派”关系考察[J]. 薛帅杰. 艺术探索. 2007(04)
[9]论清代的金石学及其对书法学之影响[J]. 靳永.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2)
[10]早期书法管见[J]. 陆志国. 文教资料. 2005(04)
硕士论文
[1]卫俊秀书学思想研究[D]. 魏晶.陕西师范大学 2018
[2]邓石如篆书艺术特色研究[D]. 施泽.沈阳师范大学 2017
[3]民国时期山西书法名家研究[D]. 王璐.山西师范大学 2015
[4]赵铁山书法艺术研究[D]. 丁国周.河南大学 2012
[5]柯璜书学研究[D]. 王蕾.山西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58289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生平事略
1.1 生活年代及金石书学背景
1.2 家世及生活经历
1.3 交游
1.3.1 与赵铁山
1.3.2 与柯璜
1.3.3 与常旭春
第二章 金石传古
2.1 金石传古认识
2.1.1 “三层次”说
2.1.2 破除拘论
2.1.3 去粗存精
2.2 金石传古实践
2.2.1 形式
2.2.2 拓展
第三章 碑学评论
3.1 评碑派著作
3.1.1 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
3.1.2 包世臣《艺舟双楫》
3.1.3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3.2 评碑派书家
3.2.1 邓石如
3.2.2 吴熙载、赵之谦、胡澍
3.2.3 杨笃
第四章 书法有法
4.1 书学思想
4.1.1 初学书法,先求平正
4.1.2 不泥乎古,不倍乎今
4.1.3 书非一时,字难一致
4.2 书法取法
4.2.1 取法于古代碑帖
4.2.2 取法于清朝书家
第五章 盛名之实
5.1 书学地位
5.1.1 书法艺术水平
5.1.2 书法教育贡献
5.1.3 书法学术成就
5.2 书学影响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刀斧之下的“篆隶笔意”:清代碑学建构中的误读[J]. 陆明君. 中国书法. 2019(02)
[2]民国时期山西书法文献整理综述[J]. 杨二斌. 书法. 2017(02)
[3]常赞春与赵炳麟交游小考[J]. 李德慧. 书法赏评. 2015(06)
[4]常家书院及常赞春书法略述[J]. 成永兴. 艺术科技. 2014(12)
[5]从“兰亭论辩”看郭沫若的碑学观念[J]. 吕金光,吕亚泽.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6)
[6]《兰亭序》之隶书笔意辨证[J]. 张红军,刘星振. 书法赏评. 2013(05)
[7]邓石如隶书及其书史意义[J]. 解小青. 中国书法. 2013(05)
[8]包世臣是邓石如的书法代言人——“包派”与“邓派”关系考察[J]. 薛帅杰. 艺术探索. 2007(04)
[9]论清代的金石学及其对书法学之影响[J]. 靳永.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2)
[10]早期书法管见[J]. 陆志国. 文教资料. 2005(04)
硕士论文
[1]卫俊秀书学思想研究[D]. 魏晶.陕西师范大学 2018
[2]邓石如篆书艺术特色研究[D]. 施泽.沈阳师范大学 2017
[3]民国时期山西书法名家研究[D]. 王璐.山西师范大学 2015
[4]赵铁山书法艺术研究[D]. 丁国周.河南大学 2012
[5]柯璜书学研究[D]. 王蕾.山西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58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458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