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1920至1930年代清华大学“通才教育”理念下的文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1-11-13 18:48
  通过对1920至1930年代清华大学的教学资料与校史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阐述了清华大学培养"通才"的教育宗旨,并且梳理在这一宗旨下文学教育尤其是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呈现出的特征。首先,本文论述了当时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等一批教育家的"通才教育"理念,阐述在这种理念影响下文理并重的学程设置的建立过程;其次,分析了清华大学文学课堂的三点重要特征:贯通古今、融汇中西、引入新文学;最后,分析了课堂内外相结合、学术专业性和写作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师生从游"的学风,以及主要校园文学社团与期刊的情况。这种梳理作为历史对照,可以更好地审视当下文学教育的意义,重新确立文学教育的时代精神价值。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27(04)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通过文理并重的课程设置贯彻“通才教育”理念
二、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文学课堂
     (一) 西方文学与观念的引入
     (二) 文学教育与国学传统
     (三) 新文学进入大学课堂
三、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文学教育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28—1937年北平大学文学教育观念考察——以清华大学为中心[J]. 李蕾.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本文编号:3493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493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1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