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以苏教版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27 01:20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在2014年3月26日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加强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和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这三个层面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文言文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新世纪的历次语文课程改革都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要求,因此文言文教学应当发挥其提高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作用。本研究主要由五部分构成。正文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方法,对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言文、教学策略和苏教版作了概念界定,并综述了相关研究情况。第二部分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的文言文篇目、课时分布等基本信息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其在编排上与现代文交错、呼应模块主题,插图上对应文本、反映观点情节,在练习上分门别类、难易因文而定,在注释上丰富详尽、便于学生理解的特征。第三部分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里文言文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在家国情怀方面,主要表现为精忠报国、抗击侵略,借古喻今、强国之思,先国后己、心系天下和故土之思,爱乡爱国;在社会关爱方面,无论是篇数...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of thesis
1.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关键词界定
1.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2 文言文
1.2.3 教学策略
1.2.4 苏教版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1.3.2 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1.3.3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调查法
1.4.3 观察法
2.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概览
2.1 以先秦和宋代篇目为主,文体丰富多样
2.2 与现代文交错编排,呼应模块主题
2.3 以文字呈现为主,仅有两幅插图
2.4 注释详尽丰富,练习分门别类
3.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
3.1 重点突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3.1.1 精忠报国,抗击侵略
3.1.2 借古喻今,强国之思
3.1.3 先国后己,心系天下
3.1.4 故土之思,爱乡爱国
3.2 部分涉及“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
3.2.1 以民为本,仁政爱民
3.2.2 扶危济困,体恤弱小
3.2.3 团队协作,融入集体
3.3 大力倡导“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
3.3.1 持正不屈,见贤思齐
3.3.2 孝老爱亲,尊师好学
3.3.3 胸怀坦荡,自成高远
3.3.4 直面人生,自强不息
4.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基于宁波A中学、苏州B中学的调查
4.1 调查过程
4.1.1 问卷与访谈设计
4.1.2 调查过程与结果
4.2 存在的问题
4.2.1 学生、教师对文言文和文言文教学的态度分离
4.2.2 学生学习方法低效,学习目的功利
4.2.3 教师教学方法、评价指标单一
4.2.4 教师教学时对文言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4.3 原因分析
4.3.1 文言文的时代、语言隔阂导致疏离感
4.3.2 教师忽略学生主体性,教学理念陈旧
4.3.3 高考过于强调文言文的知识性内容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建议
5.1 确立文言文教学价值取向,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5.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5.1.2 文言文教学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实基础
5.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趣
5.2.1 有声有色,营造氛围
5.2.2 师生品读,体悟情感
5.2.3 编演短剧,情景再现
5.2.4 课前交流,培育底蕴
5.3 构建学习任务群,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5.3.1 主题学习,接受熏陶
5.3.2 专题讨论,合作探究
5.4 教师转变观念,推动自身发展
5.4.1 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彰显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5.4.2 实施多元评价主体,引导学生的文化人格发展
5.4.3 立足时代精神,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苏教版高中语文言文教学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B 苏教版高中语文言文教学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C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教师调查访谈提纲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 石庆文. 学周刊. 2016(28)
[2]语文教材编制与民族文化传承[J]. 倪文锦. 语文建设. 2015(16)
[3]汉字知识的普及与传统文化的继承[J]. 林志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4]高中文言文教学:从静态到动态的文化认同[J]. 张斌. 阅读与鉴赏(下旬). 2011(07)
[5]文言文教学的坚守与创新[J]. 周庆元,胡虹丽. 中国教育学刊. 2009(02)
[6]从文化认同视角看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关系[J]. 叶波,范蔚.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
[7]关于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 罗英侠.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8]文言与白话——谈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J]. 王宁. 语文建设. 2004(12)
[9]试析教育在民族文化认同中的作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途径探索[J]. 张欣辉.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4(05)
[10]情感培养:语文教育的核心——兼谈“大语文”与“小语文”的区别[J]. 王富仁. 语文建设. 2002(05)
硕士论文
[1]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注释问题研究[D]. 管晓云.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传承文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使命[D]. 刘雪峰.重庆师范大学 2012
[3]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 耿洪涛.长春理工大学 2011
[4]高中文言文教学优化研究[D]. 张斌.苏州大学 2011
[5]“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练习研究[D]. 章湖君.华东师范大学 2009
[6]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人文性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D]. 章文荣.华东师范大学 2009
[7]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探究[D]. 朱阜生.华东师范大学 2009
[8]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与实施[D]. 薛剑峰.南京师范大学 2008
[9]文化: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价值[D]. 孙秀军.山东师范大学 2008
[10]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D]. 宫丽艳.东北林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21311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of thesis
1.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关键词界定
1.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2 文言文
1.2.3 教学策略
1.2.4 苏教版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1.3.2 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1.3.3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调查法
1.4.3 观察法
2.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概览
2.1 以先秦和宋代篇目为主,文体丰富多样
2.2 与现代文交错编排,呼应模块主题
2.3 以文字呈现为主,仅有两幅插图
2.4 注释详尽丰富,练习分门别类
3.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
3.1 重点突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3.1.1 精忠报国,抗击侵略
3.1.2 借古喻今,强国之思
3.1.3 先国后己,心系天下
3.1.4 故土之思,爱乡爱国
3.2 部分涉及“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
3.2.1 以民为本,仁政爱民
3.2.2 扶危济困,体恤弱小
3.2.3 团队协作,融入集体
3.3 大力倡导“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
3.3.1 持正不屈,见贤思齐
3.3.2 孝老爱亲,尊师好学
3.3.3 胸怀坦荡,自成高远
3.3.4 直面人生,自强不息
4.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基于宁波A中学、苏州B中学的调查
4.1 调查过程
4.1.1 问卷与访谈设计
4.1.2 调查过程与结果
4.2 存在的问题
4.2.1 学生、教师对文言文和文言文教学的态度分离
4.2.2 学生学习方法低效,学习目的功利
4.2.3 教师教学方法、评价指标单一
4.2.4 教师教学时对文言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4.3 原因分析
4.3.1 文言文的时代、语言隔阂导致疏离感
4.3.2 教师忽略学生主体性,教学理念陈旧
4.3.3 高考过于强调文言文的知识性内容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建议
5.1 确立文言文教学价值取向,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5.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5.1.2 文言文教学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实基础
5.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趣
5.2.1 有声有色,营造氛围
5.2.2 师生品读,体悟情感
5.2.3 编演短剧,情景再现
5.2.4 课前交流,培育底蕴
5.3 构建学习任务群,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5.3.1 主题学习,接受熏陶
5.3.2 专题讨论,合作探究
5.4 教师转变观念,推动自身发展
5.4.1 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彰显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5.4.2 实施多元评价主体,引导学生的文化人格发展
5.4.3 立足时代精神,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苏教版高中语文言文教学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B 苏教版高中语文言文教学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C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教师调查访谈提纲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 石庆文. 学周刊. 2016(28)
[2]语文教材编制与民族文化传承[J]. 倪文锦. 语文建设. 2015(16)
[3]汉字知识的普及与传统文化的继承[J]. 林志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4]高中文言文教学:从静态到动态的文化认同[J]. 张斌. 阅读与鉴赏(下旬). 2011(07)
[5]文言文教学的坚守与创新[J]. 周庆元,胡虹丽. 中国教育学刊. 2009(02)
[6]从文化认同视角看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关系[J]. 叶波,范蔚.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
[7]关于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 罗英侠.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8]文言与白话——谈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J]. 王宁. 语文建设. 2004(12)
[9]试析教育在民族文化认同中的作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途径探索[J]. 张欣辉.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4(05)
[10]情感培养:语文教育的核心——兼谈“大语文”与“小语文”的区别[J]. 王富仁. 语文建设. 2002(05)
硕士论文
[1]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注释问题研究[D]. 管晓云.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传承文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使命[D]. 刘雪峰.重庆师范大学 2012
[3]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 耿洪涛.长春理工大学 2011
[4]高中文言文教学优化研究[D]. 张斌.苏州大学 2011
[5]“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练习研究[D]. 章湖君.华东师范大学 2009
[6]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人文性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D]. 章文荣.华东师范大学 2009
[7]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探究[D]. 朱阜生.华东师范大学 2009
[8]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与实施[D]. 薛剑峰.南京师范大学 2008
[9]文化: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价值[D]. 孙秀军.山东师范大学 2008
[10]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D]. 宫丽艳.东北林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21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52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