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乐《国风》与“诗亡隐志”的诗学观念
发布时间:2023-03-13 19:41
周代礼乐活动是一种歌奏舞三位一体的演诗艺术形式,《诗》担负着“歌词”这一角色,同时又与音乐和表演相结合,按照严格的流程进行演奏,既彰显社会秩序,又促进社会和谐。尤其是作为乡乐被广泛唱诵的《国风》,更担负着沟通庙堂与乡党的重任,《诗论》有云:“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言”,乡乐《国风》在礼乐仪式中的艺术形态和思想形态客观印证了“诗亡隐志”的诗学观念。 在乡党间展开的礼乐活动中,《国风》与音乐和表演一起出现。各种乐器除了音色中正平和,本身也具备一定的道德象征意义。而配合着美音善思的歌诗活动,具有竞技意味的乡射礼也需要以优美的动作合着音乐的节拍化戾气为祥和的完成比赛。作为乡乐歌词的《国风》有平易且富于歌调美的特质,为了防止言不逮意,就运用“以善物喻善事”的兴象手法以达到立善象尽善意的目的。使诗所要包含的“志”能够多方面的充分表达。至于诗之“志”,正是诗从各方面对于礼乐精神的反映。作为乡乐歌词出现的《国风》,承载着以“中和祗庸孝友”为精神内涵的“乐德”教化,婚恋诗所表达的孝与和,征役诗所体现的忠与勇,农事诗所反映的敬以和的民族性格,以及所有诗歌都渗透的“德与信”的君子人格,都在礼乐活动中充分...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乡乐《国风》与“乐亡隐情”
一、乡乐《国风》的乐奏艺术
(一) 乐象之美:“器以藏礼”的礼乐内涵
(二) 乐音之美:礼乐精神的中正平和
二、乡乐《国风》的歌乐艺术
(一) “歌永言”辅助“诗言志”
(二) “手舞足蹈”弥补“嗟叹之不足”
第二章 乡礼《国风》与“文亡隐言”
一、乡乐《国风》的语言艺术
(一) “新文言”的平易之美
(二) “乐语”的歌调之美
二、乡乐《国风》的“兴象”艺术
(一) 《国风》与“兴象”手法
(二) 《国风》的“兴象”类型
三、乡乐《国风》的礼乐内涵
(一) 贯穿始终的君子人格:德与信
(二) 婚恋诗体现的伦理道德:孝与和
(三) 征役诗体现的政治品格:忠与勇
(四) 农事诗体现的民族性格:敬以和
第三章 《国风》与“诗亡隐志”的诗学观念
一、“溥观风俗”与“诗可以观”
(一) 人伦风俗之“观”
(二) 政教得失之“观”
二、“言文声善”与“诗可以怨”
(一) 和婉的讽谏之“怨”
(二) 哀婉的人情之“怨”
三、“乐亡隐情”与“诗可以群”
(一) 音乐之“和乐”
(二) 群体之“和睦”
四、“诗言志”与“诗亡隐志”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62259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乡乐《国风》与“乐亡隐情”
一、乡乐《国风》的乐奏艺术
(一) 乐象之美:“器以藏礼”的礼乐内涵
(二) 乐音之美:礼乐精神的中正平和
二、乡乐《国风》的歌乐艺术
(一) “歌永言”辅助“诗言志”
(二) “手舞足蹈”弥补“嗟叹之不足”
第二章 乡礼《国风》与“文亡隐言”
一、乡乐《国风》的语言艺术
(一) “新文言”的平易之美
(二) “乐语”的歌调之美
二、乡乐《国风》的“兴象”艺术
(一) 《国风》与“兴象”手法
(二) 《国风》的“兴象”类型
三、乡乐《国风》的礼乐内涵
(一) 贯穿始终的君子人格:德与信
(二) 婚恋诗体现的伦理道德:孝与和
(三) 征役诗体现的政治品格:忠与勇
(四) 农事诗体现的民族性格:敬以和
第三章 《国风》与“诗亡隐志”的诗学观念
一、“溥观风俗”与“诗可以观”
(一) 人伦风俗之“观”
(二) 政教得失之“观”
二、“言文声善”与“诗可以怨”
(一) 和婉的讽谏之“怨”
(二) 哀婉的人情之“怨”
三、“乐亡隐情”与“诗可以群”
(一) 音乐之“和乐”
(二) 群体之“和睦”
四、“诗言志”与“诗亡隐志”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62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76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