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微课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06:04

  本文关键词:微课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设计 应用


【摘要】:在教育的全新时代,微课已成为一个十分热门的名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提高教师专业学生其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的主要课程。笔者在担任这门课的课程助教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普遍认为该课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操作技能较为复杂且容易遗忘等问题。因此,研究如何高效、合理得进行这门课程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微课的应用方式具有十分广泛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师范生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微课的设计程序和不同教学情形下的应用效果。通过文献研究法,前期大量的文献阅读整理总结梳理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近况,阐述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介绍研究的方法、内容以及目的。依据微课设计的理论,梳理本论文的核心概念,并介绍研究的理论依据。接着介绍本研究微课的设计以及制作的具体程序。首先提出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短小精悍、围绕学习者为中心、饱含趣味、注重实用性。阐述了微课设计的特点,并参考ADDIE模型作出微课设计的程序,即前期分析、教学设计、脚本撰写、录制拍摄或制作、后期编辑处理、评价反馈,修改、测试与发布,并以一节微课的设计作为具体案例来介绍教学设计。提出微课制作的基本要求,按微课设计原则,以教材为依托设计并开发了课件型、课堂实录型和录屏型这三种类型的微课共30节。将本研究所做微课进行应用和评价,应用的平台包括学院精品课程平台以及微信公共号平台,具体介绍了微课在微信公共号平台的应用效果。运用对照实验法对微课在不同情形下的应用效果做数据统计分析,运用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了学生对微课的兴趣度、对微课的设计满意度和对解说的满意度,从实验和描述性分析两方面分析微课在该门课程中应用的优势。最后总结研究结果,提出研究做得不够完善之处并展望未来。
【关键词】:微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设计 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40-05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的背景10-11
  • 1.1.1 时代背景10
  • 1.1.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遇到的问题10-11
  • 1.2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11-12
  • 1.2.1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11
  • 1.2.2 为高校公共课的微课设计开发提供参考意见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2-14
  • 1.3.1 国外相关研究12-13
  • 1.3.2 国内相关研究13-14
  •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14-16
  • 1.4.1 研究目的14-15
  • 1.4.2 研究内容15-16
  • 1.5 研究方法16-18
  • 1.5.1 文献研究法16
  • 1.5.2 访谈法16
  • 1.5.3 问卷调查法16
  • 1.5.4 实验研究法16-18
  • 2 微课设计的研究依据18-21
  • 2.1 核心概念界定18-19
  • 2.1.1 微型课程18
  • 2.1.2 微课及微课程18-19
  • 2.2 理论依据19-21
  • 2.2.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9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9-20
  • 2.2.3 移动学习理论20
  • 2.2.4 非正式学习理论20-21
  • 3 微课的设计与开发21-37
  • 3.1 微课设计的原则21-22
  • 3.1.1 短小精悍原则21
  • 3.1.2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21-22
  • 3.1.3 趣味性原则22
  • 3.1.4 实用性原则22
  • 3.2 微课设计的特点22-23
  • 3.3 微课设计的程序23-37
  • 3.3.1 前期分析23-27
  • 3.3.2 不同的课程内容所适用的微课类型27-28
  • 3.3.3 教学设计28-29
  • 3.3.4 微课的制作与开发29-36
  • 3.3.5 微课的测试36-37
  • 4 微课的应用与评价37-54
  • 4.1 微课应用实施37
  • 4.1.1 微课应用情形的选择37
  • 4.2. 微课应用平台的选择37-38
  • 4.3 微课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38-41
  • 4.4 微课应用的评价41-51
  • 4.4.1 微课应用于课后复习情形下的教学实验41-44
  • 4.4.2 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44-47
  • 4.4.3 微课的应用评价——问卷调查47-51
  • 4.5《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微课教学实验小结51-54
  • 5 总结与展望54-56
  • 5.1 研究成果54
  • 5.2 研究的创新性54-55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59-72
  • 致谢72-73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权;;教学互动需要合理调节[J];新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1期

2 傅红艳;;对音乐学困生的关注与培养[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3 邵鹏;顾学回;;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09年24期

4 李艳芳;素质教育需要“教学互动”[J];青海教育;2005年Z1期

5 唐曼连;;谈教学互动[J];教育艺术;2006年04期

6 周世春;;也谈教学中的教学互动——以西藏的中学语文教学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1年06期

7 牛传福;;谈教学反思[J];学语文;2011年03期

8 叶剑挺;;试析教学互动的特点[J];江西教育;2012年27期

9 张桂敏;教学互动探析[J];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Z1期

10 张桂敏;教学互动策略简论[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文香;王雪坤;;教学互动的理论与实践[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2 毛占稳;;关于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思考[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沈丽佳;周红春;陈毓超;谢立群;谢思明;;混合教学模式在“口腔组织病理学”中的探索与实践[A];第八届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孙麟;;混合教学模式在《口腔组织病理学》中的思考与探索[A];第九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刘琮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6 李春霞;晏石林;;高校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建议[A];第二届湖北省力学学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袁义厘;高井全;孙建玲;王晓晶;;优化基护实践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冶玉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王英浩;;多媒体教学的再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10 张志田;陈瑶;闻建民;林胜文;苏进展;黄朕;郦妙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A];2012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宿迁市教育局;关于推进有效教学的意见(摘编)[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 刘娜;多伦县开展城乡教育教学互动活动[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3 市委党校 彭天慧;增强党建课程吸引力必须创新教学方式[N];黄冈日报;2008年

4 刘国章 记者 付永慧;打造特色阳光教学[N];吉林日报;2009年

5 装甲兵学院 汪志高;让教师在教学中获得发展[N];蚌埠日报;2013年

6 华蓥市溪口中学 陈辉;教学互动的实践与探究[N];广安日报;2006年

7 彭艳梅;浅谈语文课堂的教学互动[N];钦州日报;2009年

8 王洪学;空军二航院探索“学员全员全程参与教学”[N];解放军报;2002年

9 王礼乾 王洪东;点击教学指挥管理系统[N];科技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吴凡邋通讯员 王欢喜;国内首个青工短信教学平台大扩军[N];深圳特区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琪;基于多媒体辅助的高中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锦秀;高职院校ESP教学探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艳;《前边开过来一辆空车》教学设计[D];河南大学;2015年

4 彭宏图;写生在当前高校美术教学中运用的再认识[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梓;基于.NET平台的在线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年

6 廖慧钰;微课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7 邵秀英;混合式教学的交互设计与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华漫;CoI视域下同步课堂中的教学互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9 刘金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工程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王晓宇;高校教学与科研等效评价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23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023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d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