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混合式学习及其教学策略初探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混合式学习及其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众多领域的应用和普及,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E-learning的热潮,但几乎同时,人们又很快认识到E-learning的局限性以及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可替代性。于是,人们开始探索传统学习和E-learning的优势融合之路,这时,混合式学习便诞生了。一般意义上,混合式学习就是要将传统的面对面的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更科学的组织方式,进行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以实现信息社会中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目的。论文通过对混合式学习的梳理发现,在信息时代,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是当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满足了当前学生一系列的生活和学习需要,对于实现因材施教、转变教师角色、改进传统的教与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在揭示说明混合式学习的本质内涵、理论基础、分类和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法、比较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并提出了基于中学生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策略。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分析环节,依托课标和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建立学习档案;在教学设计环节,设计活动形式,使其更加多样化,选择教学资源,丰富学习体验,合理规划网络教学平台,优化环境设计;在教学实施环节,做好课堂导入,规划教学过程,组织学习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延伸课堂教学,灵活运用资源;在教学评价环节,创建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建立电子档案,实现评价过程动态化,及时反思教学,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此外,本文还简略构建了中学生混合式教学的一般模式。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 中学生 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3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言8-13
- (一)问题提出8-10
- 1.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需加快步伐8-9
- 2.混合式学习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要求9-10
- (二)国内外混合式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的文献综述10-11
- 1.国内对混合式学习的研究10
- 2.国外对混合式学习的研究10-11
- 3.中学生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11
- (三)研究意义11-12
- (四)研究方法12-13
- 一、混合式学习概述13-23
- (一)混合式学习的产生和发展13
- (二)混合式学习的概念界定13-14
- (三)混合式学习的分类14-19
- 1.循环模式14-16
- 2.弹性模式16-17
- 3.自混合模式17
- 4.增强虚拟模式17-19
- (四)混合式学习的一般流程19-23
- 1.教学分析阶段19-20
- 2.教学设计阶段20-21
- 3.教学实施阶段21
- 4.教学评价阶段21-23
- 二、中学生混合式学习及其优势和必要性分析23-28
- (一)中学生的混合式学习23
- (二)中学生混合式学习的优势23-25
- 1.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优势互补24
- 2.网络特性突破时空限制24-25
- 3.真正实现因材施教25
- (三)中学生混合式学习的必要性25-28
- 1. 中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要25-26
- 2. 教学策略有效组织的需要26
- 3. 传递通道和媒体选择的需要26-27
- 4. 教学评价多元化的需要27-28
- 三、中学生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策略28-39
- (一)教学分析策略28-30
- 1.依托“课标”和“教材”制定教学目标28-29
- 2.依托“课标”和“教材”确定教学内容29
- 3.分析学习者 建立学习档案29-30
- (二)教学设计策略30-33
- 1.活动设计策略——活动方式多样化30-31
- 2.教学资源选择策略——丰富学生体验31
- 3.环境设计策略——合理规划网络教学平台31-33
- (三)教学实施策略33-37
- 1.做好课堂导入 规划教学过程33-34
- 2.组织学习活动 充实教学过程34-36
- 3.延伸课堂教学 灵活运用资源36-37
- (四)教学评价策略37-39
- 1.创建多维评价指标体系 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37
- 2.建立电子学档 实现评价过程动态化37-38
- 3.及时反思教学 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38-39
- 四、中学生混合式教学的一般模式39-42
- 参考文献42-46
- 附录46-49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49-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维宏;;混合式学习的质量控制[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11期
2 杨志珍;;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2010年03期
3 杨志峰;;体育院校计算机课混合式学习应用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04期
4 高瑞利;;混合式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15期
5 张洁;王以宁;;基于境脉感知的移动混合式学习系统设计[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年05期
6 Rebecca Launer;康文霞;;混合式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五种假设[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7 王淑慧;刘丽萍;;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学习的发展和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09期
8 郭丹;;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7期
9 罗晓岗;;影响高校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芝;王会平;叶治国;张雄;丁悦敏;梁华为;夏强;;生理学课程混合式学习方法应用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2 汪雪兰;黄海;陶亮;王冠蕾;周家国;陈丽君;黄奕俊;孙林光;道焰;朱小南;陈汝筑;;《药理学》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A];第八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3 李玫;倪玉华;郑义;;基于Moodle课程管理平台的混合式学习的探索与构建[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4 岳江红;白丽媛;焦婧;陈瑛;;面向多校区的网络教学探索与实践[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钱存稳;常州天合:混合式学习准确对接培训目标[N];经理日报;2010年
2 杜悦慧 呼晓廷;衡水电大实施内涵推动战略促质量提高[N];衡水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徐晶卉;下一个十年,,我们怎样学习[N];文汇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生;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蕴;混合式学习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毅;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梁亮;混合式学习研究及其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的建构[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3 鹿美子;开心网群组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唐丽洁;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语文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河南大学;2015年
5 吕文静;高中地理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6 祁娜;天津市水务执法人员E-learning混合式学习体系及培训框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权;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8 张翼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9 邓雪清;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10 王丹华;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学生过程性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12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11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