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1-09 13:11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成人依恋 人际交往效能感 依恋焦虑 依恋回避 依恋类型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依恋类型分布不均衡,其中比例最高的是恐惧型(44.6%),其次是冷漠型(26.1%),安全型(15%)和专注型(14.3%)比例较低;2城镇学生的依恋回避分数显著低于农村学生(t=-2.304,P0.05),独生子女的依恋回避分数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t=-3.492,P0.01);城镇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t=2.408,P0.05),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393,P0.01);3依恋回避与亲合效能、自我印象效能、利他效能、沟通效能、自我价值感、情绪控制效能负相关(r=-0.251,-0.326,-0.160,-0.381,-0.229,-0.214;P0.01),依恋焦虑与自我印象效能、自我价值感效能和情绪控制效能负相关(r=-0.279,-0.249,-0.347,P0.01),与亲合效能、利他效能和沟通效能不相关(r=-0.103,-0.076,-0.078;P0.05);4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F=15.431,P0.01),其中安全型高于恐惧型、专注型和冷漠型,冷漠型高于恐惧型(P0.01);5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能够预测人际交往效能感(R2=0.221,P0.001)。结论:成人依恋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心理研究所;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N060)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Relationship between Adult Attachment and Interpersonal Contact Efficacy in College StudentsZhao Jing,Zheng Linke,Xiao Qiong,et al当前大学生整体人际交往能力不容乐观,调查表明40%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一般或较差[1]。目前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多从人际关系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广宇;;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张天从;;工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困扰的调查分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04期

3 金鸿浩;;中国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困境典型分析——“双重性格”的真相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4期

4 肖晶星;;珠海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周同磊;;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陈桂霞;张晓华;;高职院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1年12期

7 吴琦;;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及教育对策[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李蓉;;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置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王福飞;;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J];中国冶金教育;2011年01期

10 段登辉;金欢欢;;行为驱动法解决贵州高职高专贫困生心理问题探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燕;当代大学生交往障碍及调适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邹平;健美操运动对宜春学院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小琴;大学生个人奋斗的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全斌;西部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能力扶贫”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乔鹏;高校女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小娟;团体辅导对改善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娟娟;大学生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0年

8 袁瑞宁;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曹莉莉;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的同伴关系特点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段琪;交互分析理论视角下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D];天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夏纪林,于立东;理工科大学生中不同群体心理素质差异初探[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邢颖;李宁宁;唐耀辉;梁宝勇;;已婚成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5期

3 徐红红;胡佩诚;;年轻已婚女性人格、社会支持与婚姻质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6期

4 姚利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5期

5 李恒;;高校青年教师的婚恋压力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茂恒;大学生人际交往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钟艳;浅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苏宝芳;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J];泰安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4 王双季;优化人际交往 提高教学效率[J];教育评论;2002年03期

5 李萍;网络与青少年人际交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郑锐华;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陆春庚;职校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及疏导[J];职教通讯;2003年10期

8 贾慧苏;中专生人际交往新特点之探析[J];职业技术;2005年04期

9 代媛媛;;旅游活动中的人际交往艺术[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马磊;;浅析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影响[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颖;;人际交往心理论[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刘燕华;陈晓;;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与人际交往困扰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冒名芳;徐保卫;;人际交往中的修辞得体性原则[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4 赵纪萍;;建国60年人际交往中的价值观认同研究[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2)[C];2009年

5 晨玮;;在语文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高立新;;外来人员子女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雷建华;;与人为善和构建和谐社会[A];陕西省“构建和谐老龄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陆晔;;人际交往作为新闻信息源:基于全国受众调查的讨论[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9 刘肖岑;桑标;张雷;张文新;;大学生自利/自谦偏向的表现及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冯缦;;长其善 救其失 助人自助——一例大学生人际交往不适的案例分析[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光荣;人际交往创造健康成长的空间[N];云南日报;2004年

2 周光荣;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N];云南日报;2004年

3 傅学煜;真诚道歉有利人际交往[N];健康时报;2007年

4 李云萍;专家讲授心态与人际交往[N];石家庄日报;2007年

5 北京大学教授 夏学銮;人际交往需要哪些阳光心理[N];北京日报;2013年

6 一飞;现代人怎样进行人际交往[N];中国人事报;2000年

7 肖祥云;人际交往中的加减效应[N];健康报;2005年

8 肖春飞;人际交往与医患沟通(三)[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宇庭;人际交往切忌“过度投资”[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10 王 晖;人际交往很重要 沟通需要讲技巧[N];河南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荆岵;研究生人际交往的现状探析及对策建议[D];青岛大学;2012年

2 徐鑫;青少年手机(短信)使用对人际交往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3 媛红;小组工作在流动儿童人际交往认知中的实务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李彦霏;微信人际交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解婧;高中生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对比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6 朱敏芳;职校生人际交往及其引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果;阶层地位与人际交往对象特点[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张慧;大学生“村官”人际交往现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詹铮;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问题探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陶利琴;中职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62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162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9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