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素养的思考与实践(节选) 投稿:萧讔讕 XX
本文关键词:提高教师素养的思考与实践(节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提高教师素养的思考与实践(节选) 投稿:萧讔讕
编者按:《提高教师素养的思考与实践》是北京市中学校长高研班结业论文。本刊是从前一部分节选的。全文纲目如下:一、课题提出二、理性思考1.中学生理想的教师形象2.未来社会、未来教育、未来人才素质对教师的要求3.提高教师素养贵在全面,重在价值观三、实践体会…
你知道吗?在台北松山机场附近一座不起眼的办公大楼里,有一组约40人的研发团队,每人负责经手中国大陆1.3亿条手机用户的移动资料。他们运用目前最热门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以最快的运算速度分析这群庞大用户的个人习惯与生活型态,在最合适的时间向最适合的人群投放…
一、产业年度概况回顾依据中华征信所征信资料库,以及近5年台湾地区大型企业排名资料显示,航运业TOP10业者近5年营收总额以3.61%的年平均成长率呈现成长。2008年因雷曼兄弟证券申请破产,欧美多家银行陆续爆发财务危机,新兴市场也被波及,全球金融风暴…
作者:吴昌顺
中小学管理 1996年04期
编者按:《提高教师素养的思考与实践》是北京市中学校长高研班结业论文。本刊是从前一部分节选的。全文纲目如下: 一、课题提出 二、理性思考 1.中学生理想的教师形象 2.未来社会、未来教育、未来人才素质对教师的要求 3.提高教师素养贵在全面,重在价值观 三、实践体会 1.知耻而后勇,发愤而成才 2.学习之钟常鸣,师资建设之本 3.满足精神需求,确立学术地位 为什么要提出加强教师队伍思想建设特别是提高素养的问题,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我国教育的现状、教师存在的问题 前几年国家教委对全国849万中小学教师(加上民办教师实际有1200万人)作过抽样分析,30%合格,30%基本合格,30%不合格,10%完全不合格。这次测试主要的还是在学历和能力方面,至于教学水平、道德修养、人格修炼、身心素质等方面尚未涉及。几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系列改革重任,诸如教育目标、办学体系、管理机制、思想观念、课程教材、方法手段,乃至校舍环境、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实验条件等等,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很多方面受到教师素养问题的困扰。何况到本世纪末,“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大学本科毕业的教师将全部退光,今后教师素养的提高问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局面。现在的中青年教师在跨世纪的考验面前,首当其冲的就是价值观能否跟上时代的潮流。 二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国际社会的趋势 当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国际化、信息化、人文化,光讲前二者是不够的,人文化是重要走向。80年代以来,曾起到轰动作用的是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向白宫提交的《国家处在危机之中》的报告,其中惊呼教育质量堪忧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素质的下降,并以“21世纪的教师装备起来的国家”和“明天的教师”等研究报告为基本方案,提出提高教师水平的若干重大举措;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发达国家,如英国众议院提交了“提高师资质量”的白皮书,日本提出了题为“关于提高教员素质能力的措施”的报告,法国、德国、前苏联等都在五六十年代教育事业大发展的基础上,于80年代前后教育改革大浪潮中,把提高教师素质,包括学历、能力、水平、素养、师德等,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发达国家在教育领域提出不少超前的观念,如果我们的教师抱残守缺、孤陋寡闻,恐难以胜任日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下面我们从三个角度来探讨一下现代化教师的素养问题: 一、中学生理想的教师形象 中日美三国的研究机构(上海青少年研究所、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美国芝加哥大学)曾经对中学生“理想的教师形象”作过一次联合调查,尽管三个国家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形态、风俗习惯差异极大,但答案却惊人相似:中学生都不喜欢“专制型”、“放任型”的教师,甚至不喜欢“事业型、专家型”的教师,而无一例外地喜欢“交流型”的教师。这一点给予我们许多启发,令人深思。具体指标各占比例如下表: 交流型特点 中国 日本美国 理解同学 79% 94% 95% 待人公平 77% 92% 93% 乐于交谈 59% 90% 93% 幽默慈祥 71% 54% 96% 四项具体指标都属于教师的人文修养问题,都与思想观念密切相关。 我们参加的北师大的《教育与发展》“八五”课题组的一项研究,综合了一些国家的学者对教师特质提出的若干要求(如W·Charter和D·Waples在有关教师训练的研究中提出25项特征,V·E·Anderson组织专家评估出15项,大竹诚调查698名学生提出20项,台湾姚以齐总结1617名学生意见也得出15项等),从217名教师、459名家长、822名学生总计1498名被试问卷分析中得出,优秀教师的角色特征和学生、家长及教师本人期待特征的关系如下: “优秀教师角色期待”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朋友、知己、榜样的角色 包含公正、公平、交流、幽默,关心爱护学生、熟悉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歧视后进学生等,是学生承认的平等的同志式可以交心而又高于自己的朋友,是学生可以信赖和信服的表率。 (2)杂家、学者、权威的角色 包含知识结构(有一型、Ⅰ型、T型、Ⅰ型、∧型、Π型、△型等,而教师的知识结构最好呈Ⅲ型,下面一横指中学15门基础学科知识,其中一竖指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另一竖指教育学科的专业知识,上面一横指新兴交叉边缘科学的知识;两横广博,两竖专深),能力结构(分四大项:一般能力若干;特殊能力如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活动与教学的能力、观察研究学生的能力、教育教学机智等;基本功如一口普通话、一副好口才、一笔好板书、一手好文章、一套好方法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操作能力),教育教学的技术与艺术等,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求知的促进者。 (3)医生、向导、人师的角色 洞悉学生心理,体察学生内心世界,能够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成为学生心理的保健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适合其个性特长的职业理想,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成为学生选择人生道路的引路人;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容广阔的胸怀、多才多艺的谋略、热烈深厚的爱,去塑造学生的人格,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无论那一种角色,思想观念都是居于首位的问题。合格教师、优秀教师、理想教师三个层次的划分无疑也与思想观念密不可分,它应分别成为我们教师素养的基本目标、较高目标和最佳目标。 二、未来社会、未来教育、未来人才素质对教师的要求 未来的信息社会(贝尔称之为“后工业社会”)由于高速度、多媒体、网络化三大特点将大大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学习方式。由于教育技术学、教育工艺学的兴起发展,CMI(计算机管理教学)和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发研究和应用推广,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相当一部分工作可以让位给“电脑教师”,但是正如许多未来学家预测的那样,将来不是“电脑教师”吃掉“人类教师”,而是“人类教师”如何更好地设计和控制、使用和驾驭“电脑教师”的问题。 未来的教育现代化是终身化、社会化、国际化、个性化、个别化、综合化、信息化的教育,但是这“化”那“化”,“化”这“化”那,必须是先“化”人,后“化”物;先“化”精神,后“化”物质;先“化”软件,后“化”硬件。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人文素养。特别是当前科学主义学派和人文思潮学派有相互融合的态势,教师的教育观,具体到教学观、质量观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教育工作犹如自然界的阳光雨露,是人类的文明之母,“教师是给人以巨大影响的有权威的贤人”(加里宁),“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乌申斯基)。这些虽然是传统教育学派的忠告,但也是现代教育学派继承的精华,是我们建设现代化教师队伍须臾不可离开的训诫。总之,,教师是“今日教育中的核心人物”(美国·克罗韦尔)。 70年代著名的未来学组织“罗马俱乐部”曾发表专著《学无止境——回答未来的挑战》,提出变维持性的学习为创新性的学习,变撞击性的思维方式为预测性的思维方式。《学会生存》宣言中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成为未来生存的必要条件。《学会关心》文告指出,未来的人才要从关心个人关心自己开始,关心家庭亲人,关心他人朋友,直到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地球村的生存环境,生态平衡、能源危机乃至球外文明。……这些无一不向我们教师的思想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课题。 此后一些发达国家对21世纪人才素质提出以下几个标准: ①宽阔的胸怀,全球的眼光; ②吸收、处理、创造信息和组织、利用、规划资源(包括时空)的能力(包括实验、动手、操作等能力); ③善于适应并改造环境,具有开拓、进取、创新、应变的能力; ④既讲竞争,又善合作,会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协调共进的组织能力; ⑤坚持民族精神,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强调了“地球村”观念、“信息网”观念、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等等,都是我们教师过去在大学阶段很少接触到的,应当不断学习,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一些权威人士如钱学森先生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学”,为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设计的教育是,“要为每一个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建立必要的体制:4岁入学,十年一贯制,14岁高中毕业(实际达到大学二年级水平),再读大学4年,达到硕士水平。”他指出,21世纪,中国公民即一位硕士应接受全方位的教育,具有六方面的素养,其中除了理论素养(尤其是哲学)、世界观点、懂得点军事科学、懂得点健身益智以外,强调了科学技术观念和文学艺术修养。这对我们文科教师学点自然科学、理科教师多点“文艺细胞”都提出了紧迫的任务。 我国一些地区也已经开始试行三张证书的制度,学历文凭(学术证书)、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证书)以外还有一张侧重于非智力方面的“鉴定证书”,考查的是事业心、意志力、开拓精神、人际关系、组织协调水平等(当然其中不少与智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截然割裂)方面的内容,这无疑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以参加课题研究的一所学校两项关于教师自我概念、自我评价与实际状况、他人评价之间的关系(“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作如下分析: 课堂教学行为观察客观评价总体水平分组比较 组别 人数平均分 标准差 标准误 低分组 9人 3.77780.426 0.142 高分组 10人 3.76800.401 0.127 高分组教学策略自评与教学行为他评比较 变量项目 人数平均分 标准差 标准误 自评 10人4.4651 0.166 0.052 他评 10人3.7680 0.401 0.127 低分组教学策略自评与教学行为他评比较 变量项目 人数平均分 标准差 标准误 自评9人3.6392 0.2310.07 他评9人3.7778 0.426 0.142 自评与他评差异显著,说明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自知之明,进取心、内动力就必然薄弱,亟待改善。学生与教师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没有认同感,从一个侧面表明这些教师胜任工作还有困难,更不用说适应未来的要求了。 三、提高教师素养贵在全面,重在价值观 一般讨论教师素质的文章著述论及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知识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我们“八五”期间承担的科研课题在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指导下,曾对与教师职业特点有关的全面素养进行了一些探讨: ①职业理想 这是师德、师魂中的核心问题,是教师价值观最根本的表现。以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教师个人的价值取向相统一为基础的职业理想,主要体现在教师爱、教育爱上面。这种“爱”是较之父母爱、兄弟爱、朋友爱甚至情人爱更为博大无私、深沉久远的一种崇高的感情。台湾一位学者讲得好:“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古人也昭告我们:“经师易做,人师难当”。没有这种教育爱,就谈不上“为人师表”,至多是个教书匠而已。 职业理想具体表现为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三方面。 事业心,教育已成为教师终身从事的一种事业,而不是一时谋生的职业。坚信“天生我辈必有才,天生我才必有用”,“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个学生都有成才的资格和可能,没有一个聪明的脑袋瓜,有一双金子般的手,照样是人才;坚决摒弃“考上大学就是龙,考不上大学就是虫”的陈腐观念;教师是为明天工作的,是塑造未来的,要教育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规划美好的前景,并全力以赴去实施。这是前提。 责任感,事业心要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天的具体工作上。首先是了解、理解学生,承认个性差别;其次是尊重、信任学生,发挥个人潜能;再次是严格要求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这是关键。 积极性,积极性要用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包括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办事、学会创造等)上;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真情实意、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征服学生,着眼于“综合学力”的提高,完成四大任务:传授学科知识、培养专业能力、训练科学思维、教会学习策略;课下“精心设计”,课上“精心施工”,挖掘学科中的美学因素,发挥知识本身的魅力,以满腔的热情体现“精气神”三个大字——精力充沛、气势旺盛、神采飞扬。这是实效。 ②教育信念 由于教师劳动的特点(指精神生产的对象、产品、手段等的特殊性以及示范性、长期性、复杂性、创造性,教师角色的多重性等),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就愈发显得重要。这里不是指的一般的思想观念,专指教师的教学功效感。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们所期望获得的结果种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自己在某种情境中可能有多大成就的判断。”这种判断受结果预期(Outcome Expectation)和效能预期(Efficacy Expectation)的影响。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结果的推测;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种行为能力的判断。就教师而论,这两种预期便体现为教师的教学功效感,即“他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信念”。它包括两个主要成分:即一般教育功效感(General Teaching Efficacy)和个人教学功效感(Personal Teaching Efficacy)。前者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和评价;后者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够给予学生以积极改变的能力的评价,即相信自己是有教好学生的技能技巧的信念。 ③职业知识 教师的职业知识包括本体知识(基础文化知识及学科专业知识)和条件知识(即教育科学理论)。 “本体”加上“条件”才有可能相得益彰,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人”;只有“本体”而无“条件”,充其量不过是个“文化人”而非“教育人”。这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本钱。 ④教育教学监控能力和课堂教学操作能力 教师对自己的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应该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为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成功地达到预期目标,在全过程中将其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进行积极的计划、组织、监督、评估、控制、调节,这种能力是未来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是一种技术,又是一种艺术,每节课就是一个广阔天地,有才智有心计的教师可以自由驰骋,大显身手,同时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双主体”相互作用、立体交流(不限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还有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使学生如坐春风,如沐甘露,生动活泼地学到知识,增长才干。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享受到“热烈、沸腾、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 ⑤心理健康 作为教师修身养性、人格修炼不可或缺的是教师本人的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影响所及,不独个人烦恼无穷,且会误尽天下苍生。“你要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就要成为这样的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本人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教师要做到心理健康,第一是要拥有心理容量,克服心理偏见,能够容忍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过错,忍让学生的“挑衅”。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愈高,生命的力度愈坚强;精神王国愈丰富,心理边界愈辽阔。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扩展自己的精神世界;第二要保持稳定的情绪,经得起挫折磨难,决不允许将个人的不幸转嫁给学生,将一己的私怨发泄给学生,将莫名的火气迁怒于学生。始终要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送给学生。第三永远保持乐观的心境,每天都高高兴兴地上班,高高兴兴地生活在儿童青少年中间,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就,以“教不出超过自己的学生,不是好教师”自勉。这样,一个伸手可以拥抱整个世界、敞开胸怀能够容纳整个宇宙的教师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了。 综上三方面所述,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亟需加强,教师的全面素养亟需提高,尤其作为核心的价值观亟需端正。 (该论文指导教师是梅汝莉教授)作者介绍:北京五中 吴昌顺
编者按:《提高教师素养的思考与实践》是北京市中学校长高研班结业论文。本刊是从前一部分节选的。全文纲目如下:一、课题提出二、理性思考1.中学生理想的教师形象2.未来社会、未来教育、未来人才素质对教师的要求3.提高教师素养贵在全面,重在价值观三、实践体会…
编者按:《提高教师素养的思考与实践》是北京市中学校长高研班结业论文。本刊是从前一部分节选的。全文纲目如下:一、课题提出二、理性思考1.中学生理想的教师形象2.未来社会、未来教育、未来人才素质对教师的要求3.提高教师素养贵在全面,重在价值观三、实践体会…
编者按:《提高教师素养的思考与实践》是北京市中学校长高研班结业论文。本刊是从前一部分节选的。全文纲目如下:一、课题提出二、理性思考1.中学生理想的教师形象2.未来社会、未来教育、未来人才素质对教师的要求3.提高教师素养贵在全面,重在价值观三、实践体会…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本文关键词:提高教师素养的思考与实践(节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0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2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