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对壮族在校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影响研究——基于对广西民族大学壮族在校大学生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1-04-21 04:29
手机媒体已成为壮族在校大学生使用的主要媒介载体,深入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壮族在校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有较好的认识、较高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手机媒体丰富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拓展了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在情感、道德和行为层面业有强化作用。
【文章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2019,10(17)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缘起
二、理论视角与研究设计
(一)民族认同的结构
(二)壮族民族认同的形成与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三、手机媒体影响下的壮族在校大学生民族认同现状
(一)民族传统文化认知良好,隐性文化认知较弱
(二)拥有较强民族自豪感、归属感
(三)民族文化融入线上线下社交生活,线上民族文化活动参与度更高
(四)社交媒体自我呈现民族身份淡化,民族身份不是显性标签
四、手机媒体对壮族在校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影响
(一)丰富民族文化传播形式,提高传播触达率
(二)强化既有认知,态度转变效果有限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作为壮族主源的“骆越”文化表征[J]. 罗彩娟. 广西民族研究. 2017(06)
[2]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J]. 刘艳萍. 人民论坛. 2015(32)
[3]当代民族认同研究述评[J]. 李忠,石文典.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4]论手机媒体[J]. 匡文波. 国际新闻界. 2003(03)
本文编号:3151058
【文章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2019,10(17)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缘起
二、理论视角与研究设计
(一)民族认同的结构
(二)壮族民族认同的形成与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三、手机媒体影响下的壮族在校大学生民族认同现状
(一)民族传统文化认知良好,隐性文化认知较弱
(二)拥有较强民族自豪感、归属感
(三)民族文化融入线上线下社交生活,线上民族文化活动参与度更高
(四)社交媒体自我呈现民族身份淡化,民族身份不是显性标签
四、手机媒体对壮族在校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影响
(一)丰富民族文化传播形式,提高传播触达率
(二)强化既有认知,态度转变效果有限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作为壮族主源的“骆越”文化表征[J]. 罗彩娟. 广西民族研究. 2017(06)
[2]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J]. 刘艳萍. 人民论坛. 2015(32)
[3]当代民族认同研究述评[J]. 李忠,石文典.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4]论手机媒体[J]. 匡文波. 国际新闻界. 2003(03)
本文编号:3151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315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