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录像示范法的中度智障儿童课堂规则执行训练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8 13:35
课堂规则是课堂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课堂规则执行是保证课堂秩序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明确了课堂行为规则,才知道在课堂上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根据文献,借助录像示范法增进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研究较为常见,而专门针对智障儿童课堂规则执行训练的研究成果还较少。目前,关于智障儿童课堂规则执行训练的方法、材料以及经验等都有限,因此,本研究针对智障儿童制定了课堂规则执行训练方案,通过自编的肯定表述的课堂规则执行程度考察表和否定表述的课堂规则执行表现观察记录表,考察智障儿童在接受训练的过程中其课堂规则执行程度的变化情况,以验证基于录像示范法的中度智障儿童课堂规则执行训练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实验中的A-B-A型设计,对一名中度智障儿童的课堂规则执行进行一对一训练,该课堂规则执行训练立足于个体执行规则的关键心理与行为过程:即个体知道并理解规则,觉察到规则情境,产生规则执行行为,反思规则执行效果。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对被试的课堂规则执行情况的考察,调整训练的方式与进度,研究者一共对该中度智障儿童的课堂规则执行实施了 16次训练(每周两次)。另外,采用肯定表述的课堂规则执行程度考察表对该儿童的肯定表...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课堂规则执行程度变化折线图??如图3-1所示,在基线期,被试的课堂规则平均执行程度指数变化不大,呈??
为了分析介入训练后被试“坐姿端正”规则执行程度的变化情况,研究者依??据被试在基线期、介入期和追踪期三个阶段的“坐姿端正”规则的执行程度指数,??绘制了被试坐姿端正课堂规则执行程度变化的折线图,如图3-2所示。??80?r?1?1??70?-?i??60?线I?^人?丨踪???期?期??_?40?-?|?I??S?I??#牐常埃墸迹牐??I?I??I?I??20?-?I?I??I?I??10?-?1?1??I?I??Q?I?I?I?I?I?I?I?I?^?I?I?I?I?II?I?I?I?I?I?垂?I?I?I?I?III?I?I?I?|?|??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观察次第??I???I??图3-2坐姿端正课堂规则执行程度变化折线图??如图3-2所示,在基线期的8个资料点中,被试的“坐姿端正”规则执行程??度指数波动不大,呈现出平稳态势。进入介入期,被试的“坐姿端正”规则执行??程度指数在波动中上升,且明显走高,说明随着训练的介入,被试的“坐姿端正”??规则执行程度得到提升。如追踪期的8个资料点所示,第一个点回落极其明显,??整体呈现出降-升-降的大幅度变化趋势,执行程度指数虽然在波动中下降,但依??然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被试在介入期和追踪期的“坐姿端正”规则执行程??度指数均明显高于基线期,表明基于录像示范法的训练对坐姿端正课堂规则执行??程度提高有显著效果。??30??
为了分析介入训练后被试“举手答问”规则执行程度的变化情况,研宄者依??据被试在基线期、介入期和追踪期三个阶段的”举手答问”规则执行程度指数,??绘制了被试举手答问课堂规则执行程度的变化折线图,如图3-3所示。??100?「?|?1??I?I??90?-?I??1::?,??i?50?-线?I?Z?A?■踪??I?40?-?期?期?!期??^?泰?J??30???囔?1??20?-?|?I??I?I??10?-?j?|??Q?|?|?|?I?I?I?I?l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观察次第??图3-3举手答问课堂规则执行程度变化折线图??如图3-3所示,在基线期的8个资料点中,被试“举手答问”规则执行程度??指数相差较小,并呈现出平稳态势。进入介入期,被试“举手答问”规则执行程??度指数明显走高,特别是在训练介入的前半期,执行程度指数呈快速上升趋势,??在训练介入后期,执行程度指数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出现稳定波动,说明随着训练??的介入,被试的“举手答问”规则执行程度得到改善。被试结束训练进入追踪期,??由该阶段的8个资料点所示,执行程度指数虽然在波动中下降,但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被试在介入期和追踪期的“举手答问”规则执行程度指数均明显高??于基线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前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课堂适应现状调查研究[J]. 李燕,郑莎莎,王忠旭. 现代特殊教育. 2016(04)
[2]爱润新苗·静赏花开——对一例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规则教育[J]. 熊庆秋,崔婷. 中国校外教育. 2015(01)
[3]幼小衔接阶段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 陈素珠. 中小学德育. 2012(11)
[4]建立规则 高效管理——三次哭泣引发的思考[J]. 谢虹. 现代特殊教育. 2012(10)
[5]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J]. 龚燕,刘娟.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1)
[6]中英幼儿教育中“规则意识”培养之比较——兼对幼儿“规则”教育的几点思考[J]. 孙瑞权.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7]中重度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法研究[J]. 李园林. 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6(11)
[8]浅析入学前规则意识教育[J]. 李妙玲. 教育导刊. 1999(S1)
[9]论幼儿的规则教育[J]. 侯莉敏. 教育导刊. 1999(S3)
[10]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J]. 陈时见. 基础教育研究. 1998(05)
硕士论文
[1]培智学校学生课堂规则训练方案的开发[D]. 郝艳.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录像示范教学对学前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干预的个案研究[D]. 翁盛.重庆师范大学 2016
[3]录像示范法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社会互动行为的干预有效性研究[D]. 吴静.华东师范大学 2014
[4]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研究[D]. 傅芳芳.上海师范大学 2011
[5]积极行为支持用于智障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研究[D]. 万蓓.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规训与自由[D]. 张晓华.西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71676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课堂规则执行程度变化折线图??如图3-1所示,在基线期,被试的课堂规则平均执行程度指数变化不大,呈??
为了分析介入训练后被试“坐姿端正”规则执行程度的变化情况,研究者依??据被试在基线期、介入期和追踪期三个阶段的“坐姿端正”规则的执行程度指数,??绘制了被试坐姿端正课堂规则执行程度变化的折线图,如图3-2所示。??80?r?1?1??70?-?i??60?线I?^人?丨踪???期?期??_?40?-?|?I??S?I??#牐常埃墸迹牐??I?I??I?I??20?-?I?I??I?I??10?-?1?1??I?I??Q?I?I?I?I?I?I?I?I?^?I?I?I?I?II?I?I?I?I?I?垂?I?I?I?I?III?I?I?I?|?|??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观察次第??I???I??图3-2坐姿端正课堂规则执行程度变化折线图??如图3-2所示,在基线期的8个资料点中,被试的“坐姿端正”规则执行程??度指数波动不大,呈现出平稳态势。进入介入期,被试的“坐姿端正”规则执行??程度指数在波动中上升,且明显走高,说明随着训练的介入,被试的“坐姿端正”??规则执行程度得到提升。如追踪期的8个资料点所示,第一个点回落极其明显,??整体呈现出降-升-降的大幅度变化趋势,执行程度指数虽然在波动中下降,但依??然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被试在介入期和追踪期的“坐姿端正”规则执行程??度指数均明显高于基线期,表明基于录像示范法的训练对坐姿端正课堂规则执行??程度提高有显著效果。??30??
为了分析介入训练后被试“举手答问”规则执行程度的变化情况,研宄者依??据被试在基线期、介入期和追踪期三个阶段的”举手答问”规则执行程度指数,??绘制了被试举手答问课堂规则执行程度的变化折线图,如图3-3所示。??100?「?|?1??I?I??90?-?I??1::?,??i?50?-线?I?Z?A?■踪??I?40?-?期?期?!期??^?泰?J??30???囔?1??20?-?|?I??I?I??10?-?j?|??Q?|?|?|?I?I?I?I?l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观察次第??图3-3举手答问课堂规则执行程度变化折线图??如图3-3所示,在基线期的8个资料点中,被试“举手答问”规则执行程度??指数相差较小,并呈现出平稳态势。进入介入期,被试“举手答问”规则执行程??度指数明显走高,特别是在训练介入的前半期,执行程度指数呈快速上升趋势,??在训练介入后期,执行程度指数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出现稳定波动,说明随着训练??的介入,被试的“举手答问”规则执行程度得到改善。被试结束训练进入追踪期,??由该阶段的8个资料点所示,执行程度指数虽然在波动中下降,但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被试在介入期和追踪期的“举手答问”规则执行程度指数均明显高??于基线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前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课堂适应现状调查研究[J]. 李燕,郑莎莎,王忠旭. 现代特殊教育. 2016(04)
[2]爱润新苗·静赏花开——对一例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规则教育[J]. 熊庆秋,崔婷. 中国校外教育. 2015(01)
[3]幼小衔接阶段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 陈素珠. 中小学德育. 2012(11)
[4]建立规则 高效管理——三次哭泣引发的思考[J]. 谢虹. 现代特殊教育. 2012(10)
[5]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J]. 龚燕,刘娟.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1)
[6]中英幼儿教育中“规则意识”培养之比较——兼对幼儿“规则”教育的几点思考[J]. 孙瑞权.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7]中重度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法研究[J]. 李园林. 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6(11)
[8]浅析入学前规则意识教育[J]. 李妙玲. 教育导刊. 1999(S1)
[9]论幼儿的规则教育[J]. 侯莉敏. 教育导刊. 1999(S3)
[10]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J]. 陈时见. 基础教育研究. 1998(05)
硕士论文
[1]培智学校学生课堂规则训练方案的开发[D]. 郝艳.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录像示范教学对学前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干预的个案研究[D]. 翁盛.重庆师范大学 2016
[3]录像示范法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社会互动行为的干预有效性研究[D]. 吴静.华东师范大学 2014
[4]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研究[D]. 傅芳芳.上海师范大学 2011
[5]积极行为支持用于智障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研究[D]. 万蓓.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规训与自由[D]. 张晓华.西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71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32716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