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培下乡”与乡村社会教育体系构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基点
发布时间:2022-02-21 18:22
乡村社会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送培下乡"计划针对乡村基层干部、新农民、乡村教师、乡村中老年人、乡村青少年等群体,依托覆盖城乡的办学组织体系,搭建教育信息化平台,汇聚社会优质教育资源,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教育模式,开展职业技能提升、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课外教育等。"送培下乡"计划的实施有助于全面构建乡村社会教育体系,激活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探索开放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
【文章来源】: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9,(0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送培下乡”计划的教育受众群体
(一)乡村基层干部
(二)新型职业农民
(三)乡村教师
(四)广大村民
(五)乡村青少年
二、“送培下乡”计划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基层干部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激活基层治理活力
(二)实行农业实用技能提升,推动乡村产业新发展
(三)在信息化引领下创新送教下乡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四)开展农村社区和老年教育,树立乡村新风尚
(五)拓展乡村青少年课外教育,创造乡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乡村振兴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施机制[J]. 徐宏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贫困治理进程中的基层组织建设维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为基点[J]. 何得桂,徐榕.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9(03)
[3]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性[J]. 丁忠兵. 重庆社会科学. 2018(04)
[4]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成人(社区)教育发展创新前瞻[J]. 方拥军,陈乃林. 职教论坛. 2018(04)
[5]“精准扶贫”视域下培育乡村文明风尚的实质和路径[J]. 胡丽美. 农业经济. 2018(02)
[6]“互联网+干部教育”的模式创新及学习行为分析——以河北干部网络学院为例[J]. 王芸,李文娟.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7(05)
[7]完善乡村未成年人教育需求的社区教育路径探析[J]. 邓丽芳. 基础教育研究. 2017(01)
[8]精神扶贫:一个亟待关注的精准扶贫新领域[J]. 程肇基. 江西社会科学. 2016(11)
[9]农村教师: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兼论农村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J]. 李长吉. 教师教育研究. 2011(01)
本文编号:3637810
【文章来源】: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9,(0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送培下乡”计划的教育受众群体
(一)乡村基层干部
(二)新型职业农民
(三)乡村教师
(四)广大村民
(五)乡村青少年
二、“送培下乡”计划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基层干部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激活基层治理活力
(二)实行农业实用技能提升,推动乡村产业新发展
(三)在信息化引领下创新送教下乡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四)开展农村社区和老年教育,树立乡村新风尚
(五)拓展乡村青少年课外教育,创造乡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乡村振兴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施机制[J]. 徐宏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贫困治理进程中的基层组织建设维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为基点[J]. 何得桂,徐榕.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9(03)
[3]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性[J]. 丁忠兵. 重庆社会科学. 2018(04)
[4]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成人(社区)教育发展创新前瞻[J]. 方拥军,陈乃林. 职教论坛. 2018(04)
[5]“精准扶贫”视域下培育乡村文明风尚的实质和路径[J]. 胡丽美. 农业经济. 2018(02)
[6]“互联网+干部教育”的模式创新及学习行为分析——以河北干部网络学院为例[J]. 王芸,李文娟.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7(05)
[7]完善乡村未成年人教育需求的社区教育路径探析[J]. 邓丽芳. 基础教育研究. 2017(01)
[8]精神扶贫:一个亟待关注的精准扶贫新领域[J]. 程肇基. 江西社会科学. 2016(11)
[9]农村教师: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兼论农村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J]. 李长吉. 教师教育研究. 2011(01)
本文编号:3637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36378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