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的美国成人学习支持服务
本文关键词:文化视角下的美国成人学习支持服务
【摘要】:从文化与成人教育相关联的视角分析了美国成人学习支持服务,论述了美国成人学习支持服务建设的文化环境,为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视角,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方法。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美国 文化 成人学习 支持服务
【分类号】:G729.712
【正文快照】: 一、美国成人学习支持服务建设的文化环境美国的教育学在20世纪取代了欧洲教育学的宗主地位,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研究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的成人学习支持服务建设作为美国发展的一部分,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它是在美国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一)实用主义一般认为,美国的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成凤;罗立红;蒋善民;肖亦平;;美国凤凰城大学的学习支持及质量管理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惠;;试论高校文化力的提升[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华建新;;课程文化:专题研究性小课程的开发与开放教育品牌课程建设——以四明地方文学专题研究性小课程建设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孙莉莉;徐谷波;;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文化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李兵;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探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1期
6 兰莹萱;;时代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戴剑;张振华;;多元化教育理念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与变迁[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3期
8 顾秀玲,张会英;多元文化与初等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文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7期
9 赵景春;优化课程是继续教育中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涂元玲;;实施多主体校园文化建设 落实科学发展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试论“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的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易红郡;;英国的种族问题与种族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冀文秀;;让草原文化走近青少年[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6 孙绿怡;孙福万;王淑娟;;略论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内涵[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罗琴;;中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9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艳君;初中教师间竞争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刘莉;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家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先进文化传播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吴巧玲;一所合并中学学校文化冲突的个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许鹏;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创建[D];苏州大学;2010年
9 曹燕宁;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何程妍;苏州市中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志慧;黄复生;;美国远程教育:阿波罗模式——访阿波罗国际公司前中国区营运总裁胡继旋博士[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升阶;;正确处理成人学习中的三个关系[J];上海成人教育;1996年04期
2 张晓春;;基于成人特点的成人自主学习[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4期
3 王先明;李尹蒂;;义和团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后义和团”的文本类型比较研究[J];人文杂志;2011年04期
4 彭凌;史长元;;浅析网络教育资源与成人学习[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1期
5 詹华宁;;中西休闲体育的文化认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武莉莉;祁应楠;;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精神层面的文化认同研究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7 武也晶;陆青;;对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的几点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邓志建;;成人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及展望[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7期
9 杨素萍;尚明翠;;广西汉、壮族大学生文化认同调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斌;;美国文化传播的优势及其影响[J];创新;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杝W明;;全球化社会的新媒体与文化认同[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邱翊;;文化认同与和谐青海[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3 郭芳;;文化认同与文化安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4 刘伯孳;;菲律宾华人文化认同与菲华社团[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庄博然;;文化交往全球化中的文化认同问题研究[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葛祥邻;;炎黄文化的十大文化认同表现[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7 杨建义;;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文化认同的发展演进[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8 凌厚锋;;精神重建与文化认同[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9 李春霞;;媒介讯息与彝族的文化认同[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10 吴龙;;全球化时代中国武术文化认同的思考[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政;文化认同[N];延边日报;2005年
2 朱贻庭 赵修义;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N];学习时报;2008年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兵宣文;充分发挥屯垦戍边促进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N];光明日报;2010年
4 李伟 丁明俊;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N];民族日报;2010年
5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李耀宗;中秋性质与文化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贾玉新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动态跨文化认同成研究焦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窦开宇;谋文化认同 赢产业未来[N];中国医药报;2011年
8 记者袁国女;过年:中国人的亲情归宿和文化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祁进玉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消费全球化与文化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福建省政协办公厅 戎章榕;寄望两岸青年文化认同是根本[N];人民政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周德刚;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D];复旦大学;2004年
3 孙万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主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周翔;现代台湾原住民文学与文化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康海玲;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林秀琴;寻根话语:民族文化认同和反思的现代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探索[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宴群;文化权利的确立与实现[D];复旦大学;2007年
9 俞楠;“文化认同”的政治建构: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顾平;皇家赞助与文化认同[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艳;民办学校文化认同的现状与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傅梦萍;品牌日记[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建琼;闽台传统节日民俗体育特征及文化认同研究[D];集美大学;2010年
4 韩辉;藏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结构及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东;文化认同的可能与现实[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马军;体育全球化与文化认同[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乔晓华;初任非沪籍教师对学校教师文化的认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杏玲;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李丽红;和而不同,一体多元[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10 莫小青;论李安电影的中西文化认同[D];暨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09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709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