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要养成一“入”一“出”的习惯
发布时间:2015-03-23 12:03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 许朝艳
与基础知识的考查不同,诗歌鉴赏侧重的是能力的考查,因此即便进入高三第二轮复习阶段,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诗歌鉴赏仍是他们的“软肋”,而对于教师来说,或许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遭遇过这样的尴尬:在复习中,可以根据考纲,紧扣“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对于各种常见题型的提问方式、重要术语、答题要点进行详细的解析,对于各种诗歌考查题型的答题步骤进行重复的讲解,以求达到让学生在答题技巧上尽量不失分的目的,但对于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却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很多教师通常都会在“量”上下功夫,却忽视了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方法指导。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做到先“入乎其内”,再“出乎其外”。
一、“入乎其内”是正确把握诗歌形象、理解诗歌情感的前提
所谓“入乎其内”,是学生在初读诗歌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相关注解,再次融入诗歌的过程。学生应该从首联的第一个字词开始,随着内容的变化,逐层展开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淡化自己作为鉴赏者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诗人的位置,细细品味诗人的所见、所闻及所感,从而感悟诗歌的形象特征,正确把握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
1.身临其境,把握意境特征
诗歌的情感是诗歌鉴赏题中必定会出现的一个考查点,而诗人情感的产生往往和其所见的景物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很多诗歌的首联或首句都以写景为主,这时候诗人所见景物的特征就非常重要。如果诗人看到的景物是生机勃勃的,通常诗人的情感就是喜悦的,至于是因为诗人看到景物产生欣喜之情,还是因为诗人遇到了喜事而心情愉悦,则可以结合注解或诗歌的标题来进行深一层的感悟。如果注解或题目中没有交代相关的背景,通常可以理解为诗人看到景物后产生喜悦之情,即通常所说的触景生情。
相反如果诗中描写的景色是萧条的、凄凉的,就要看看这首诗中诗人的“愁”情是否与让人产生思乡怀亲、迟暮伤悲、亲朋分别的不舍之类悲伤情感的景物有关。诗歌语言具有高度浓缩的特点,因此,根据诗歌内容产生合理的想象是学生学会正确把握诗歌内容的前提。
2.设身处地,体会情感变化
如果学生能迈好第一步的话,接下来赏析诗歌内容时带着一种或悲伤或喜悦的情感来感受诗歌的主体部分,就能更好地体悟出诗人情感的变化。在赏析诗歌的主体内容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诗歌中诗人表现出来的情感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即便同是送别诗,诗人想象的内容不同,情感差别就可能会很大。如果诗人的朋友要前往江南美景之地,诗人在诗歌中就会少一些伤感的气息,多一种欣慰之情。相反,如果友人要前往蛮荒之地,诗人往往会在诗歌中透露出对友人前途担忧之类的情感。诗歌鉴赏中,要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一定要了解诗人的人生观,而诗人的人生观也是通过具体事件中的情感表现来加以展示的。因此,对于诗歌主体部分的赏析,学生只有自己设身处地去“经历”诗歌中诗人着力表现出来的那种经历,才能更加准确地进行体悟。
3.融会贯通,理解诗人胸臆
议论抒情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情感的直接体现,有了前两步作为积累,很多学生的情感或对于人生中某些问题的看法与作者是不谋而合了。尾句或尾联的作用通常是诗歌情感的总结或深化,因此鉴赏尾联或尾句的情感相比而言要容易些。但也要注意,如果作者只是事件的旁观者,而不是诗歌中心事件的主角的话,我们就应该结合诗歌中写诗人所见、所闻的内容来理解作者的感悟,这时我们要体悟的除了诗人自己对这件事的情感倾向外,还要体悟诗中事件主人公的情感。千万不要先入为主,用自己的情感来代替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的情感,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诗歌形象的特征,如果再结合诗歌的内容,对于形象的理解就更准确了。
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先做到“入乎其内”,就相当于找到了开启把握诗歌形象、理解诗歌情感的一把钥匙,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等就会容易很多。任何赏析的过程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先把握诗歌的写作内容,才能进行更深层的探究。
二、“出乎其外”是鉴赏诗歌语言、技巧的关键
所谓“出乎其外”是在学生正确把握诗歌形象、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赏析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美的过程。这时教师应让学生站在诗歌鉴赏者的角度,客观地评价诗歌的语言之美和技巧之妙。诗人在表达情感时,需借助一定的语言技巧,反复琢磨、推敲。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才会有贾岛这样的苦吟诗人出现,才会有流传至今的诗作名篇。而在考查学生对这些名篇佳作的鉴赏能力时,除了考查学生对诗歌形象、情感方面的理解外,出题者还会从语言或是技巧方面进行出题。
1.字斟句酌,推敲语言艺术
赏析诗歌的语言之美,首先要看准题目中涉及的答题范围,一般情况下,涉及语言美的以赏析中间两联居多,常见的题型有三种。一是炼字题,即问诗歌相关句子中哪个字或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遇到这类题型,答题时应该从表达诗歌内容、情感角度,看题目中考查的字词是否有丰富诗歌内容的作用,同时这些字词是否与表达技巧如运用某种修辞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诗歌在表达效果方面显得更妙如起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等效果。这时要注意的是,分析的重点是语言之美,而不是把情感赏析一通就完事。二是考查关键词,即诗歌中的某一个字或词是全诗的中心,为什么?遇到这类题型,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全诗复杂情感的基础上,从鉴赏者的角度学会对诗歌的内容、情感进行全面准确的小结,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答题。三是评价类题,这类题型中往往先出现前人对这首诗歌语言特点或是技巧方面的相关评论,然后询问考生的看法。对于这类题型,学生要先学会看他人的评论内容,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评价诗歌是否具有他人所评论的特点。
2.高屋建瓴,鉴赏表现手法
赏析诗歌的技巧之妙,,主要涉及与表现手法有关的题型。遇到这类题,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判断考查的诗句内容主要是写景、写物还是写人、写事,写作的内容与抒发的情感之间是什么关系,如纯粹写景的,有什么描写手法在里面等。这就要求学生先站在鉴赏者的角度从整体上判断诗歌运用的技巧手法,答题时再细看是否有修辞手法遗漏掉。
总而言之,“入乎其内”就是先让学生融入作品,产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出乎其外”就是要求学生以作品鉴赏者的身份,对作品的语言、技巧等方面的妙处进行感悟。在进行诗歌鉴赏的系统化训练时,如果教师能够要求学生鉴赏诗歌时先“入乎其内”,再“出乎其外”,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的话,相信假以时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将会有所提升。
本文编号:18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