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传播学背景的科学教育的人文转向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ackground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we can see that scienc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changed from the teaching of single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itizens' scientific literacy, which shows that science education is changing to science education which contains humanis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ities turn appear.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能东;科学文化精神与科学教育[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扬风;移情教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2 岳晓东;严飞;;青少年偶像崇拜之心理机制探究[J];中国德育;2006年12期
3 周密,赵西萍;旅游专业情景教学及效果评价[J];旅游学刊;2003年S1期
4 栾庆芳;朱家生;;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综述[J];数学教学通讯;2006年03期
5 赵玉;基于情境创设之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6期
6 沈剑娜,张文京;情境教学在环境生态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华荣;思想政治课与情感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惠东;论初中生物学的情感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桂莲;高中英语情境教学应用研究——我的教学实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峥;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D];河南大学;2002年
5 张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道德情感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彭小芝;化学情境教学的构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伍香平;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罗秋明;“言说”与“倾听”的教育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鲍枫;小班中情感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学华;主持人型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崇文;梁实秋的人性论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2 陈恒六;科学史研究和教学的目的及意义——乔治·萨顿科学史学说研究一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3 陈侠;国外课程理论的各种流派(上)[J];课程.教材.教法;1986年09期
4 韦尔伯·斯克特,马骥;文学批评的五种模式[J];东疆学刊;1987年04期
5 庄佳骝;民主科学与新时期的教育[J];教育导刊;1988年06期
6 陈列;大学知识价值观的历史演进[J];比较教育研究;1988年01期
7 ;贝尔纳科学教育观[J];现代大学教育;1988年01期
8 H.缪吉卡 ,刘智;新人文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1989年11期
9 顾农;;《文学和出汗》的针对性[J];江苏教育;1989年Z1期
10 邹进;陶冶即人性的养成——德国文化教育学家李特的陶冶观[J];比较教育研究;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天新;;人文主义与西方现代地理学[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白岩;;博物馆可动手展览与青少年科学教育[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俞兆平;;新人文主义与闻一多的《诗的格律》[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4 王一方;;心身医学与人文医学(报告提纲)[A];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俞兆平;;西方文艺思潮的本土化进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喜所;;中国留学生与现代新儒家——以冯友兰、吴宓为中心的个案研究[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7 王法周;;“五四”保守主义社会选择的两种取径——从梁漱溟到学衡派[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越;;论白璧德新人文主义与吴宓的道德批评模式的现代价值——兼论文学批评的道德责任[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丽;;论近代英国自然主义科学教育观[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10 曾宁波;;试论洪堡德的高等教育思想[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廖清胜;重塑科学文化[N];科技日报;2000年
2 张兴祥;伪科学的根基[N];福建日报;2001年
3 段怀清;挥之不去的欧文·白璧德[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杨舰;科学与人文的反思[N];光明日报;2002年
5 戴吾三;“新人文主义”的呼唤[N];科学时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王静;“我们仍须掌握基础知识”[N];科学时报;2002年
7 杨云帆(书评人);人性的帕提农神庙[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8 ;萨顿:新人文主义的伟大学者[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萨顿新人文主义思想主脉[N];科学时报;2003年
10 皇甫晓涛;中华性与中华民族的复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郑先兴;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武新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李江林;高师理科专业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于海冰;跨文化视野中的欧文·白璧德[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立强;构筑理想化的人性庙堂[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周一鸣;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的困惑与追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章红波;德国高等专业学院(Fachhochschule)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薛进;论梁实秋及其《雅舍小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5 文基梅;学衡派对儒家传统的坚守[D];西北大学;2003年
6 刘义;中学化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角色转换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宝云;学衡派的文化思想探析[D];安徽大学;2003年
8 刘婕;重估《学衡》[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宇;欧文·白璧德与《学衡》知识分子群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陈伟莲;梁实秋的文学批评标准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10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510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