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论教育学的文化品性

发布时间:2017-06-26 19:07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学的文化品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育学的每一环节均渗透、体现着特定的文化与价值。从文化视角出发审度教育学,我们就能对中国教育学的根本问题与特有现象形成比较完整而深刻的理解。中国教育学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品性。文化自觉意识的形成是中国教育学文化品性得以建立的基础与前提。中国教育学的独特文化内涵在于其对文化伦理的重视与推崇。同时,我们还要形成文化比较的视野,使中国教育学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关键词】中国 教育学 文化品性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4JYS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一、文化缺失:中国教育学的迷思与世纪课题自教育学诞生以来,人们一直以追寻和建立“科学”的教育学为终极目标。但随着文化学、人类学、哲学解释学、现象学、教育学等理论的兴起,人们日益认识到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并不能也不应成为教育学的终极目标。教育学既不是价值中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黔敏;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挑战与应答[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21期

2 于述胜;探寻中国教育研究的民族话语[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23期

3 吴黛舒;;文化学和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J];教育研究;1998年09期

5 白明亮;文化的教育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生兆欣;;论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价值涉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2 李涛;关于建国以来中苏教育交流史研究状况的综合评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张华,杨晓艳;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与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4 何光全;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研究的研究[J];成人教育;2000年Z1期

5 王永辉;冯丽樱;;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文化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5期

6 江玲,熊川武,张丽萍;论中国教育学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7 王珏;关于教育学教材的一点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8 杨兆山;我国当代教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浅探[J];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12期

9 吴黛舒;;文化学和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邬志辉;论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问题[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永平;;教学与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性[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金学官;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2年

4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海云;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沈小碚;傣族地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李继兵;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龙扬;客家区域基础教育的文化生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阳春;论教育理论研究思维方式的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蔡燕;论语文教育文化本质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席琴;关于我国教育学专业发展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赵殿森;探寻教学理论原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3年

6 薛红霞;后现代高校课程群建设的原则[D];苏州大学;2005年

7 朱如忠;中国高中生英语学习文化障碍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8 封安东;变革教师文化之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汤志惠;与学生一起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建强;中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贤明;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同一性危机及其超越[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鲁洁;应对全球化:提升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3 李尚生;关于“语文”的理论解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于述胜;论自然的合理性与文化的合理性——以鲁迅论父子关系为中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董标;教育的文化研究——探索教育基本理论的第三条道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6 白明亮;文化的教育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0期

7 郝志军;我国教学理论的时代重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5期

8 于海波,孟昭辉;科学课程的文化学研究:内涵、价值与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9 周勇;论教育研究的文化学路向[J];教育研究;2000年08期

10 杨启亮;走进“田野”:课程研究理论化趋向的改造[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民;略论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方法[J];人文杂志;1980年06期

2 本刊编辑部;黄山会议讨论唯心主义哲学评价问题综述[J];江淮论坛;1980年06期

3 ;陈元晖同志来校讲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夏乃儒;;关于中国哲学发展的源与流[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5 詹剑峰;;《洪范》里的五行是构成万有的五种基本元素吗?——与金景芳先生商榷[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6 黎宗献;试论人口质量的研究[J];人口与经济;1981年04期

7 郭云鹏 ,曹锡仁;论中国哲学史的特点[J];人文杂志;1981年04期

8 孙中原;《老子》中“正言若反”的朴素辩证思维原则[J];中州学刊;1981年03期

9 何寿昌;关于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几个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10 肖■父;蒙文通先生《理学札记与书柬》读后[J];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陪生;黄慕良;;科学辨证法纲要1996[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2 张岱年;;跋[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3 ;主编简介[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4 宛小平;;简论方东美宗白华时空意识与西方时空意识的异同——兼论方宗俩先生以时空为形而上的艺术哲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蒲友俊;;kw史意味着向空间拓展[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张文涛;;对传统的发现和阐扬——宗白华美学思考的价值关怀[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刘培育;;纪念金岳霖 研究金岳霖[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8 毛翊;;金岳霖百年诞辰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京隆重举行[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9 ;晏成书教授在京逝世[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10 袁正校;何向东;;论黑格尔关于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谬误[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亚生;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檀传宝;教育学研究的蛋与鸡[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华卫列;教育热中冷思考[N];法制日报;2000年

4 张拴平;国学大师——张岱年[N];光明日报;2000年

5 刘永佶: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N];光明日报;2000年

6 ;邓小平理论与二十一世纪中国[N];光明日报;2000年

7 ;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召开[N];光明日报;2000年

8 陈国令;中国哲学史告诉我们什么[N];解放军报;2000年

9 杨春茂;在德国感受哲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10 冯俊;误解的智慧[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徐东来;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张琳;荀学三论[D];复旦大学;2003年

6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何宗旺;蒋维乔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何善蒙;魏晋情论[D];复旦大学;2005年

9 刘徐湘;论教师教学生活的智慧[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浩;严复思想与近代中国哲学转型[D];湘潭大学;2001年

2 庞璐;对基于项目的学习过程的探测性研究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开发[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新营;二程天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4 黄晓荣;胡宏心性论探微[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晓华;中西方设计哲学之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6 罗媈;论中国哲学“言—象—意”观对意境理论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赵继颖;世纪之交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何海涛;道教天人观与古代科技[D];厦门大学;2002年

9 彭世文;晚清士大夫觉醒与严复天演哲学[D];湖南大学;2002年

10 黄乃祝;我国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激励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学的文化品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7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487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9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