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7-07-18 01:18

  本文关键词: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技术学专业 知识能力结构 学科理论体系 课程体系 本科教学改革


【摘要】:作者指出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材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结构?如何建立并完善能达成教育技术专业人材培养目标的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如何通过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更好地贯彻课程体系以达到专业人材培养的目标?作者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作了严肃而认真的论证,并给出了比较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回答。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 知识能力结构 学科理论体系 课程体系 本科教学改革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要实现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一是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材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结构?二是如何建立并完善能达成教育技术专业人材培养目标的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三是如何通过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更好地贯彻这一课程体系以达到专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晓蓉;刘述喜;李山;董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张轶炳;李芒;;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性与多样性[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3 曾祥霖;张绍文;;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汪基德;;由教育信息技术的定义所想起的问题——兼论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领域中概念的泛化与歧义[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5 陈勇勤;;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和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6 龚大洁;严峰;俞诗源;;多媒体技术与高校生物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7 周雷;杨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8 谢康;陈丽;;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发展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9 刘珍芳;;论对话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10 赵剑;;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再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乔爱玲;基于会话材料与扩展听读资源的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跃良;支持高级认知发展的VLEs设计理论与实践[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尚晓青;DGS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淑珍;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教学深层次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晖;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化中职物理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艳华;初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商伟伟;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秦文;信息技术在职业学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沈桂珍;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及其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云莲;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启红;基于WEB《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系统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彭亚宁;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信息伦理的养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宫爱珍;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美凤;解析美国教育技术的三条历史发展线索[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黎加厚;e-Education:电化教育的新定义──关于《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英文译名更新的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3 乔立恭;在进展中对电化教育再认识[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4 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与李秉德先生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5 李康;美国教学技术与我国教学论之比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6 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体系——一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7 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二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8 李康;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9 任剑锋,焦建英;教育技术的多元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10 冯秀琪;教育技术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嘉若;;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专业设置问题[J];外语电化教学;1982年03期

2 宓洽群;《高等工程教育层次、规格和学制的研究》专题研究会本科院校论文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3年02期

3 ;从我校毕业生调查看高等工业学校仪器类专业设置的原则[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3年S1期

4 王森;;试论工科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4年03期

5 ;编读往来[J];化工高等教育;1985年04期

6 黄渭铭;高校体育教师要有最佳的知识能力结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7 山林溪;多规格、多类型人才培养与学分制[J];化工高等教育;1986年02期

8 S愌,

本文编号:555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55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9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