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08-01 02:00

  本文关键词: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自主学习 主体性 能动性


【摘要】:结合自主学习的概念内涵,系统介绍了自主学习的操作主义观、人本主义观、信息加工观等七种理论观点;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学习目标、归因倾向等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探讨了以人际互动为取向、以意义建构为取向和以学习自我调节为取向的三种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模式,并指出了我国自主学习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自主学习 主体性 能动性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立项课题(2005sk047)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FBB030781)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成为西方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本文将对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内容进行介绍,为深入研究自主学习理论提供方法和借鉴。一、自主学习的内涵(一)自主学习的概念界定由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兵,赵在民;自主学习特点及其教育环境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01期

2 李裕娴;谈大学英语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教学[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3 李雪;论自主学习的实质、结构及其指导[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李雪;论自主学习的实质、结构及其指导[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李红美;论自主学习的内部机制、模式及其实施[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1期

6 李红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7 韩四清;中小学自主学习实验之管窥——兼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观[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熊进萍;邹晓春;;构建高校文学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陈晔;;罗森塔尔效应与大学英语教学[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10 孙卫华;;提高成人网络自主学习效率的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单志艳;中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相应教学行为的评价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先军;“主—辅”教学系统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英爽;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观念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3 屠宏;网络学习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钱敏;深圳市小学3—5年级学生学习自主性评价探索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项慧芳;自主—合作学习应用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姚小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马瑞香;自主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自强;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卢晓丽;论中学生英语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宋金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初中化学自主学习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江敏;论自主学习策略[J];云南教育;2004年05期

2 韩艳萍;廉英红;刘莹;;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贯彻自主学习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年14期

3 林我建;;自主学习策略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8期

4 代新敏;;高校网络教学中师生应具备的能力素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年02期

5 郭文斌;;高师生网络教程自主学习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6 张筱兰;欧阳汝梅;;高校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7 陈开华;;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条件 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J];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24期

8 李颖;梁海英;叶丽娜;;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刘兆宇;教学中师生关系之我见[J];南都学坛;1997年01期

10 孙迎光;人有选择的自由吗?[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建军;;人的主体地位的发现与教育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谢水芬;;试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辩证观 兼论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3 郑国铎;;对马斯洛学生主体性思想及其活动论的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潘洁媚;;探索与研究主体性学习的网络型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白先同;郭志峰;;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黄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高速通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7 石伏平;张新蕾;;道德与心理的整合[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成功感[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陈学明;;试论青少年德育中的主体性缺失[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10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炳学 何春华;主体性·效益性·艺术性[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吴桂荣;尊重学生自由出发的自由选择[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福建省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余跃明;让课堂“活而不乱”[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江苏锡山市华庄高级中学 王惠东;“学生主体性”管理模式初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陈世珍;戒浮躁 弃肤浅 善学习 求真知[N];天津日报;2009年

6 东北师范大学 潘永兴;教育中的激励:一种教育自觉的理念[N];光明日报;2010年

7 陈伟民;人民大道现象[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曹中原;奇妙的角度[N];中国教师报;2003年

9 曹中原;奇妙的角度[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梁惠红;抓住“五性”开展谈心工作[N];钦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唐智松;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振东;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7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颜士刚;技术的教育价值的实现与创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相学;学校如何管理课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娜仁高娃;向“场”而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巧玲;主体性开放式动态系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兰军;主体性教育思想视野下的学校管理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劲;论人的主体性教育[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5 仇云龙;博客支持下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郝中超;对教育技术学在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价值的分析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国雄;“慎独”德育意义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曹炳志;教学中师生主体性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卢秋蓝;E-Learning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02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02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d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