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对城乡重点中学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综合干预对城乡重点中学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教养方式 中学生 干预研究 重点 城乡 EMBU
【摘要】:目的:探讨改善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综合干预方式。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枣庄市城市、农村重点中学各1所,在两所学校各随机抽取初一年级4个班共8个班,随机分为干预组4个班(城、乡各2个班),对照组4个班(城、乡各2个班)。均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干预前后测评。对干预组父母进行(25个月)的综合干预,采用集体家庭心理教育和个别家庭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分较对照组提高(53.0±10.6/49.3±10.1、55.7±10.9/50.4±10.5,t=4.24、5.80,均P0.01)。父母的惩罚、过分干涉等消极的教养方式因子均分干预组较对照组降低(17.6±5.5/18.7±6.0、33.6±6.3/36.2±6.7;19.9±4.0/20.8±4.4、12.2±4.4/13.9±4.7;t=-2.51、-4.63、-2.45、-4.49均P0.01)。结论:综合干预对父母教养方式的改善有显著效果。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立第二医院 山东省枣庄市立第二医院 山东省枣庄市立第二医院 山东省枣庄市立第二医院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
【关键词】: 教养方式 中学生 干预研究 重点 城乡 EMBU
【基金】:山东省枣庄市科技局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0361)
【分类号】:G78;G444
【正文快照】: 众多研究显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焦虑水平、归因方式、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行为问题与其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不良的教养方式易使青少年学生出现个性缺陷,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从而为人格障碍、神经症的发生提供病前人格基础,导致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瑞芹,钱继伟;城乡重点中学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3年04期
2 梁家国,朱玉英,,王秀英,朱孔香,韩邦海;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状况影响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4期
3 李瑞芹 ,张雪芹 ,钱继伟 ,王莉;山东枣庄市城乡重点中学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8期
4 王才康 ,何智雯;父母养育方式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11期
5 王秋英;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5期
6 谭代林,李薇,吴银杰,李大林,刘丁洪,尹万森,刘国清;家庭咨询对改善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探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源;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张小远;肖蓉;;军校大学生自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阳德华;青年焦虑情绪研究述评[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赵冬菊;儿童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5期
5 王莉华;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2期
6 卢穗万,张敏;青少年心理疾病与家庭养育方式的关系探讨(附38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4年02期
7 廖美玲;;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张海钟;;心理健康的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实证研究十年成果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卓东炳 ,许勤伟 ,王运策;父母养育方式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J];海南医学;2002年01期
10 刘均富,邱昌建,王启会,张伟;神经症类患者防御方式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J];华西医学;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碧云;结构方程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4年
2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飞;我省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树婷;高中生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和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于志涛;初中生父母自我效能感评估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付梅;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5 曾荣侠;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7 魏峰;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郭振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永跃;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邢玉凤;初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年01期
2 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3 李旭,钱铭怡;青少年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4 王才康,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5 蒋琼萍,陈树林,张伟文;杭州市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6 郑立新,陶广放;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7 李凌江,王蕾,杨德森,王小平,文建华;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照料者的生活质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年02期
8 胡治平,李凌,江文芳,杨德森;脑卒中患者及家庭照料者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1期
9 程灶火,高北陵,彭健,雷莉芳;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年01期
10 武桂英,张国栋,蒉翊红,沈文雅,钮鹰;不同家庭环境对儿童智力和行为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海燕;;浅析黎族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J];学周刊;2011年16期
2 高静;;浅谈如何引导中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4期
3 陈祥真;;试析家庭因素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朱丽娟;;单亲家庭大学生行为倾向对比及归因分析——基于单亲家庭大学生的个案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马卫;;善待孩子的谎言[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4期
6 李红;;智障学生花卉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处理与利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5期
7 钱钰;徐Pr殨;;你比过“别人家的孩子”吗[J];教育文汇;2011年07期
8 王静;;民族学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研究[J];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Z1期
9 ;致富顾问[J];西南民兵;2010年03期
10 刘云伶;;家庭教育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J];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2 ;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学习动机调查报告[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周青青;;子不教父之过 教不当子心祸——论父母不良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胡睿;侯玉波;;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田雅娥;;第十六讲 浅谈青春期少年的家庭指导[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7 罗春明;黄希庭;;教养观念的理论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高彬;;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与解决方案[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海涛;;第十五讲 如何抓住孩子的心[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10 罗春明;;教养方式对孩子学业成就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敏;良好的关系胜于许多教育[N];亚太经济时报;2007年
2 记者 武娜 通讯员 王君;“精神留守”儿童需要家长关爱[N];连云港日报;2010年
3 靖煤公司四中 康斌;浅议当代社会中学生家长素质问题[N];定西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启民 实习生 张金丽;在高层次上关心孩子成长[N];赤峰日报;2007年
5 王绍培;建设性的读书意见值得重视[N];深圳特区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敏;正确处理孩子的“早恋”[N];亚太经济时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邹文萍;遏制孩子攀比之风从家长开始[N];大同日报;2008年
8 小尘;养育孩子 如何扬长避短[N];中国妇女报;2011年
9 记者 冯燕平;我市为中小学蒙语授课寄宿生吃住“埋单”[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10 石磊;关注农村“问题学生” 做好家庭教育工作[N];临汾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宇;家庭社会化视角下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2 刘玉梅;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欣;大连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新宇;德州三中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教育状况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芦朝霞;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价值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4 谢冬辉;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与自我控制能力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莹;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中学生失败恐惧的关系[D];济南大学;2009年
6 张秋颖;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心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邬洁妮;华人中学生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跨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红记;半农半牧地区蒙语授课中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及教育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王晓宁;性别角色期望:对中学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俊嬴;母亲人格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4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14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