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实然与应然: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向度

发布时间:2017-08-03 19:00

  本文关键词:实然与应然: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向度


  更多相关文章: 德育 生活世界 实然 应然 工具性回归 归宿性回归


【摘要】:回归生活世界是当前德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不同的话语体系对生活世界的指认是不一样的。现象学话语中的生活世界,更多的指向于一个先验的、理想化的乌托邦社会;而我们日常所指的生活世界,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客观的复杂社会。前者表明了回归的应然性,后者则反映了回归的实然性。德育在实然层面上的回归,有利于克服学校与社会相脱离的弊端,增强德育的生活化。但应避免实然生活对理想社会的僭越,防止生活取代教育的危险的产生。而德育在应然层面上的回归,则反映了德育的超越性品质,目的是更好的建构生活。但应防止用理想取代现实,造成新的学校与社会相脱离的教育形态。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实现实然与应然回归的辩证统一,既看到它们的区别,也要看到二者的联系。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德育 生活世界 实然 应然 工具性回归 归宿性回归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当前,学校德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乃在于实现德育与生活世界的视域融合,克服德育与学生生活体验的顽强的疏远性。而其现实路径选择,则在于对生活世界的回归。然而,对于何为生活世界,不同话语中的生活世界在价值内涵上有何不同,以及这些不同对于德育改革的特殊意义是什么等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谭斌;论教育学中关于“生活世界”的话语[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王本陆;教育腐败与教育德性[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5期

3 钱同舟;回归生活世界 重建德育模式[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富兴;德育情境的建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2 钟启泉,安桂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潜力与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3 张云鹏;本质直观的方法及其规定[J];昌潍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4 孙鹤娟;;现代视野下的主体性道德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张杨;;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研究综述[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秦勇;巴赫金对“间性”理论的贡献[J];俄罗斯文艺;2003年04期

7 邹诗鹏;;何谓马克思“高级的哲学直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戴月华;何为“物”——海德格尔“物”之探索的考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0期

9 秦发盈;成人教学艺术的交往本质追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尚丽娟;;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云龙;;从生活世界到公共领域:现象学的政治哲学转向[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兆t,

本文编号:615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15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0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