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鲁南黑虎查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20:20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演化及其祖先创造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它汇集了上下五千年中华各民族的智慧,使其世世代代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2017年12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这使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内涵博大的传统文化跨入发展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华传统武术伴随中华文明走过千年风雨历程,在不断粘附和涵摄儒家、道家、墨家思想及其融合哲学、美学、医学、兵法学、宗教学等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形成以高、难、精、美等外延形态特征的民族传统武术项目。传统武术作为传承中华悠久历史文化遗产的“国粹”之一,最具稳固、持久、扎实的根基,也是武术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运动特点的关键所在。查拳门是传统武术文化的一个缩影,黑虎查拳历经百年发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历史、前人最好的尊重,也是后人的责任与使命。然而,西方体育文化的流入对本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生存和发展形成制约,甚至改变了民族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那么,如何对民族传统武术黑虎查拳这种无形文化遗产进行认识、评估、抢救、保护及传承显得尤其急迫、重要。本文运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调查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黑虎查拳的历史根基追本溯源,并对黑虎查拳内容体系进行条理性归纳;其次以宏观文化战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障与研究实践双管齐下,探究鲁南地区黑虎查拳传承与发展现状;再次,剖析影响和制约黑虎查拳传承与发展的因素;最后针对黑虎查拳在鲁南地区发展存在的现状问题以及制约因素提出可行性实施策略,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本研究所得结论:(1)鲁南地区黑虎查拳习练者分布区域较广,以发源地郯城习练者居多;(2)习练者性别比例失调以男性居多,年龄主要分布在5-25岁,之后呈递减状态,“头重脚轻”的现象较为严重;(3)习练者文化程度结构与年龄结构呈正相关关系,高学历人才稀缺;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体;(4)习练者习练黑虎查拳动机出于强身健体、参与比赛和考学比重较大;(5)能够坚持习练5年以上的习练者甚少。但习练者对黑虎查拳发展前景均持乐观态度;(6)目前临沂民族武术馆黑虎查拳传承教练主要以中青年为主体,专业等级层次相对较高;(7)传教模式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水平层次,严格遵从练武先练功、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8)保护方式单一,主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保障实行武术馆自我保护,缺乏现代化多渠道机制的长效保护。通过进一步深入探究影响和制约黑虎查拳传承与发展的因素,得出:(1)习练者呈递减趋势发展;(2)传承人后继匮乏;(3)拳术体系内容丰富,全面继承难以实现;(4)高素质训练人才稀缺,经营管理存在局限性;(5)鲁南黑虎查拳保护方式和发展方向较为单一。新时代,传统武术文化要发展,绝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以“大武术观”为导向,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改革创新发展,才能走出青黄不接的困境。为此,提出策略:(1)规划明确黑虎查拳传承与发展体系的框架结构;(2)建构多效机制协同发展模式;(3)加强理论研究是指引传承与发展方向的基础。建议:(1)加强黑虎查拳核心价值研究,加大对黑虎查拳传承与发展的经济扶持力。(2)构建黑虎查拳现代化发展经济体系,以一个大系统产业链主导着黑虎查拳的传播与发展。(3)积极融合一切有效资源促进传播与推广。(4)加强黑虎查拳文化内涵、形式、发展的理论研究活动。(5)黑虎查拳传承者积极走出“教门拳”的束缚,加强与其它查拳流派的沟通、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借鉴和吸纳精华,促进其长久可持续的发展。(6)广泛开展民族传统武术交流和比赛活动。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852.12
【部分图文】:

鲁南黑虎查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为:萧羲之、88岁(1968年拍摄)1

武功


上世纪九十年代,周朝增(左)与李付华在马头合影

黑虎,非物质文化遗产,杂技


2012 年 12 月,黑虎查拳第四代传承人李付华及其子李思源在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工作中通过不懈奋斗、坚持与努力,“黑虎查拳”顺利通过并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中,这预示着图 3-4 黑虎查拳第四代传承人李付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蓬;穆龙;;查拳的社会化传播路径探析——基于开封市查拳传播分析[J];武术研究;2017年09期

2 买应君;哈正利;;河南沁阳查拳源流考论[J];回族研究;2017年01期

3 姜付高;曹莉;;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影响及其优化研究——以日照打造“水上运动之都”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年11期

4 李思源;车通;房亚男;;鲁南黑虎查拳(上)[J];武当;2016年09期

5 姜付高;曹莉;孙晋海;邰鹏飞;李兆进;;我国滨海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禀赋、丰度与绩效评价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6 刘桂林;宗锡元;;李氏查拳门古传“三截套”起源的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6年05期

7 胡俊刚;;黑虎查拳之源[J];武当;2016年02期

8 马景卫;;宗教与武术技艺的融通:回族武术的渊源、表征与传承[J];体育与科学;2015年06期

9 邹宗昂;宗婷;;查拳门“截手剑”创编背景、技法特点与传承发展[J];中华武术(研究);2015年07期

10 赖水香;;“快拳”杨鸿修对查拳的影响和推动[J];兰台世界;2014年1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衍顶;济宁运河文化对查拳起源、传承与发展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6年

2 张德良;一校一拳视角下查拳进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刘晓敏;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视角下的文物保护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健健;山东省冠县张氏查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6年

5 范景鹏;“中土回人,性多拳勇”——查拳门[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1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881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a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