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体育院校网球专业学生双手反拍击球技术运动学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20:07
   本研究应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广州体育学院网球专选班男生18人(运动训练专业9名简称A组均为网球国家二级运动员;体育教育专业9名简称B组)的双手反手底线击球技术进行测试,旨在找出两组受试者技术动作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并根据运动学原理对其剖析,从而找出影响双手反拍技术的主要因素及运动学特征,同时为网球教师及教练员提供教学与训练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1)在挥拍击球时间上,A组所用时间少于B组(0.17±0.03 V 0.21±0.05,P=0.04)。(2)重心移动特征上,A组和B组在整个双手反拍击球过程中重心移动的趋势相似,P0.05,但A组在后摆和击球阶段均表现出重心移动速度、移动加速度大于B组,A组重心位移和随挥阶段的重心移动速度、加速度小于B组。(3)后摆引拍结束时刻A组左右肘关节角度均大于B组(86.22±12.29 V 64.02±15.38,P=0.004),(60.94±10.74 V 45.45±10.49,P=0.007);挥拍击球时刻A组左右肘关节角度也都大于B组(69.61±15.68 V 52.91±11.96,P=0.02)(70.61±12.83 V 59.32±7.66,P=0.03)。(4)在随挥阶段A组左、右肩关节角速度分别在冠状轴和矢状轴大于B组,而B组左肩关节角速度在冠状轴大于A组,在垂直轴上B组右肩关节角速度小于A组,在挥拍击球阶段,A组肩关节角度在垂直轴上比B组大,B组左腕角加速度在后摆阶段比A组的小。(5)下肢各关节运动学方面的特征:在挥拍击球阶段A组右髋角度小于B组(164.80±11.54 V 197.75±11.67,P=0.049),A组和B组的左膝角均大于右膝角,B组的右膝关节角速度、右髋角速度和左踝关节角加速度及躯干扭转角速度都比A组的小,在随挥跟进阶段左踝角度、角加速度、左膝角速度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1)与体教组相比,水平较高的运训组挥拍击球时间较短,挥拍较快,能有效地提高击球的力量。(2)从整个双手反拍击球过程中来看,运训组左肩肘腕关节速度均大于体教组,且肩肘腕都呈现递增的趋势(腕肘肩),左肩肘腕关节速度快,能提高击球的速度和效果。(3)在后摆引拍结束时刻,不论技术水平高还是低的同学左膝角度均小于右膝角度,重心都在左腿上,但运训组的下肢各关节更低,更有利于蹬地转体,将力以转动动量形式传递到躯干,并传递到上肢和球拍上,发挥关节链的传递效能,从而击出快速有力的球。
【学位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845-4
【部分图文】:

网球,比例图,技术,文献


图 1 与网球技术相关的文献比例图由图 1 可以得出,国内对网球技术动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球发球、正手、接发球的研究上,关于网球反手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对网球反手技术的运动学分析就更少,本研究主要通过比较二级运动员与网球专选班的学生双手反拍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但是由于本实验的局限性,击球过程中球的运动特征暂不做研究。2.1 国内网球反拍技术运动学方面的研究现状对所有的运动而言,运动技术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一个优秀运动员除了具备良好的体能之外,必须具备超一流的运动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1]。但是同一个动作有人完成的很好,也有人完成得不好,在优劣动作之间,好的动作一般包含更多的合理因素,通过对比找出不好动作中的不合理因素,从而在训练中加以改进,避免因不合理的动作结构造成身体的损伤。张月[2]通过选择 6 名国家二级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采取遥测肌电仪,高速摄像机,三维测力台同步测试方法,对这六名网球运动员在完成双手反拍底线击

示意图,回球,角度,示意图


2)回击球进区率评分标准:对 20 个回击球进区率进行记录,每进区1 分,满分 20 分。3)回击球角度评分标准:在回击有效区画两条平行边线的线,分别距边线 2 米,有效区分为左斜线、右斜线和中间区,要求前 10 个球线位置,后 10 个球回击到右斜线位置。回击到斜线区得 2 分,回得 1 分。满分 40 分。9 技术动作正确、动作完整、引拍合理、击球点正确、比较流畅、身体较协调、方式正确、有转髋转肩、步法基本到位、动作较有力、进区率较高9 技术动作基本正确、动作较完整、引拍合理、击球点不太稳定、动作不够流畅体不协调、转髋转肩不太明显、动作力量一般、进区率不高9 技术动作一般、动作不太完整、引拍不稳定、没有转髋转肩、身体不协调、动流畅、动作力量小、进区率较低下 技术动作不正确、动作不完整、发力不正确、没有转髋转肩、身体很不协调、成功率非常低

示意图,回球,示意图,底线


米之外(挡网上)2 回击球进区且第二落点在底线 0-6.4 米之间1 回击球进区且第二落点在底线以内图 4 回球速度得分区示意图3.1.2 受试者反手技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如表 6 所示,对测试结果采用 SPSS19.0 做了独立样本 T 检验,从表 6 可知,A 组在反手进区率、反手角度、反手深度、反手速度四项量化指标中均大于 B 组,并且 P<0.01 说明 A 组与 B 组在反手技术具有显著性差异,从而可以得出 A 组无论是在击球速度、击球路线、击球落点的稳定上都比 B 组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董小强;刘卫国;王春亮;;网球双反技术身体姿态的运动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汪健;;网球运动中单手和双手反拍击球的对比性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3 李汪洋;蒋宏伟;钱竞光;;江苏省优秀网球运动员双手反拍击球实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4 时广彬;;网球运动中双手反拍击球技术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08期

5 林锋;刘炜;郭林;李小涛;李小生;;网球双手反拍击球最后用力阶段躯干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研;2013年06期

6 张博;杨志平;;羽毛球男子头顶突击杀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7 李庆有;俞继英;叶飞;;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8 李振波;李华;;基于运动生物力学的三维人体运动模型[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10期



本文编号:2889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889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3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