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以七所高等体育院校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07 09:37
  通识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到中国后,国内各高校开始进行通识教育的实践,主要通过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实施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负责任的公民。高等体育院校作为专业性的体育类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课程改革相对较晚,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本文主要以7所高等体育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通过对国内7所高等体育院校的本科培养方案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对比分析各高等体育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设置现状,从中发现高等体育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选取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和西安体育学院4所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结合访谈法访谈教育专家、教务管理人员、学生、通识课程的教师以及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得出以下结论:(1)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2)高等体育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目标缺乏具体性;(3)高等体育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4)高等体育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缺乏整体性;(5)高等体育院校通识...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以七所高等体育院校为例


关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总体文献发文趋势

学分,通识课程,高等体育院校,比例图


图 3 高等体育院校通识课程学分及学分比例图4.3.3.1 通识课程比例设置存在较大差异从表 7 中可以看出,总体来看,通识课程在高等体育院校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北京体育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和学时在体院中最高,分别为 49 分和748 学时,广州体院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和学时最低,分别为 26 学分和 416 学时,通识教育课程学分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的仅有北京体育大学和武汉体院,沈阳体院与广州体院的通识教育课程仅有 31 和 26 学分,与其他高等体育院校相差较大,相应的学分和学时比例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广州体育学院和沈阳体院的通识教育课程只占毕业总学分比例的 15.4%和 18.8%,而北京体育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占毕业总学分的 33.2%,武汉体育学院的学分比例排第二,为 30.5%。在研究的七大高等体育院校中的比例最高,这与北京体育大学和武汉体育学院最早实行通识教育有关,北京体育大学在 2003 年的本科培养方案中提出要增加专业方向,加强通识教育,让学生自由选择通识教育课程。武汉体育学院的党委书记在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表明要加强通识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美国各大学的通识课程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比例:哈佛大学 38%,耶鲁大学 44%,斯坦福大学 33%哥伦比亚大学 41%,芝加哥大学 50%,表明我国的通识教育与国外大学的通识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表 8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分以及比例课程总学分必修课学分占通识课程选修课学分占通识课程

通识教育,高等体育院校,选修课程


图 4 高等体育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门数对比通过表 13 可以直观地看出上海体育学院通识教育课程门数在 7 所体育院中是开设最多的,开设有 78 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其次是北京体育大学,开有 69 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成都体育学院最少,仅有 10 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各院校之间的通识课程门数还是相差很大的,究其原因,通过访谈相关教育专了解到,由于学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学校师资力量的差异以及学校施通识教育改革的时间的早晚是导致课程门数不同的主要原因。4.4.3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容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各个高等育院校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内容之间没有很大的区别,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内容盖的领域不合理。被调查的体育院校中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开设通识育核心课程,没有全部涉及通识教育的三大学科知识领域,课程内容形式不够富,缺乏整体性。有些体育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知识领域较狭窄,大多数是体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较少涉及其他专业学科领域的知识,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面和视野,不利于形成批判性的思维。大多数体育院校是由任课教师自由确定识教育选修课的内容,导致有些课程内容过于浅显,有些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有的内容偏于娱乐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复旦大学的本科培养方中设置了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课程领域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的构建[J]. 鲍贤杰.  职业技术教育. 2015(14)
[2]高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李加林,徐谅慧.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01)
[3]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模式与特点[J]. 陈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4]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及其特点[J]. 张会杰,张树永.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3(02)
[5]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 李惠杰,郭微微,王玉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3(02)
[6]体育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审视与出路探寻[J]. 季晓艳.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06)
[7]中美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差异及启示[J]. 张珺.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S4)
[8]地方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J]. 于福君,王立娟.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9]体育院校人文社科类通识教育选修课教材建设的思考——以《中国哲学史》为例[J]. 马菊霞.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1(09)
[10]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内涵及实施研究述评[J]. 刘旭,梁婷.  大学教育科学. 2011(04)

博士论文
[1]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研究[D]. 侯威.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 杨颉.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 温保保.延安大学 2014
[2]我国工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D]. 曹慧超.北京工业大学 2014
[3]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困境与出路[D]. 宋宸仪.厦门大学 2014
[4]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 袁芳.东北师范大学 2013
[5]河南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 王园园.吉首大学 2012
[6]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D]. 杨莹.兰州大学 2010
[7]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D]. 何亮姬.兰州大学 2009
[8]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内容研究[D]. 刘小兰.湖南大学 2007
[9]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通识教育[D]. 李云霄.河北大学 2007
[10]日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管理的研究[D]. 李宛蓉.华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03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903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1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