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高度台阶练习对优化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链效果比较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04:08
本文通过不同高度的台阶练习对优化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链的效果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将技术链思想迁移到铅球技术中来,实证台阶练习对优化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链的有效性,以及实证最适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台阶高度。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影像测量与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7级普修田径四个班的学生(分为三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将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链定义为:在背向滑步推铅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技术动作和技术环节连贯协调、人球合一、并使动量有效传递的完整性链条。本研究发现,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的学生在学习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中,普遍存在的主要技术弱链是,由于右腿能力不足,而导致在整个背向滑步推铅球中右腿蹬伸回收、退让缓冲、以及转蹬发力出现问题,所以提出通过解决其主要的技术弱链问题,来优化背向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链。研究结果表明,将技术链思想迁移并运用到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中是可行的。(2)7cm、14cm、21cm这三种高度的台阶练习对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学生提升滑步阶段膝关节的蹬伸速度、右膝关节最大角速度、优化右脚离地瞬间平均右髋角...
【文章来源】: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测试中采用的摄像机
本测试的图像采集系统
本测试场地布置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法探究[J]. 白文强.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01)
[2]赛艇运动中的技术链解析[J]. 王广磊,宋旭,刘扬,游泳豪,肖如意. 安徽体育科技. 2015(01)
[3]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 辛锋,孟明亮.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5(02)
[4]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及专项力量训练[J]. 卢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08)
[5]巩立娇背向滑步推铅球关键运动技术参数分析[J]. 郑富强,郭元奇,苑廷刚,李爱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12)
[6]不同斜坡训练模式效果比较的实证研究[J]. 罗炯,金季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07)
[7]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技术肌肉用力RMS特征的肌电研究[J]. 董海军,冯海涛,郝选明,朱艳玲.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01)
[8]第11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冠、亚、季军推铅球技术三维运动学研究[J]. 李建臣,冯国群,陈强.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05)
[9]基于技术链的分层累加教学法在游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 岳新坡,李文静.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2(04)
[10]运动技术链概念及其应用研究[J]. 岳新坡.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2(02)
博士论文
[1]中国柔道运动实战技术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D]. 程志山.北京体育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核心力量训练对铅球成绩的影响[D]. 刘帅帅.山东师范大学 2015
[2]“以速度为核心”的背向滑步推铅球下肢速度练习手段设计与实施的教学实验研究[D]. 张道蒙.武汉体育学院 2015
[3]技术链组合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王幸新.河南师范大学 2015
[4]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强队单个技术和攻防链对比分析[D]. 韩盼星.郑州大学 2014
[5]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侧弓形与反弓形用力技术三维运动学研究[D]. 李幸幸.首都体育学院 2013
[6]功能性体能训练干预对提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 庄建财.首都体育学院 2012
[7]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效果的研究[D]. 程晓.北京体育大学 2011
[8]不同级别男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D]. 李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9]中国与意大利、巴西、美国女排攻防对抗技术链的比较研究[D]. 苏华成.西南交通大学 2008
[10]部分二级男子跳远运动员短程下坡助跑起跳的动力学效果实验研究[D]. 翁宏伟.北京体育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04425
【文章来源】: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测试中采用的摄像机
本测试的图像采集系统
本测试场地布置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法探究[J]. 白文强.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01)
[2]赛艇运动中的技术链解析[J]. 王广磊,宋旭,刘扬,游泳豪,肖如意. 安徽体育科技. 2015(01)
[3]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 辛锋,孟明亮.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5(02)
[4]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及专项力量训练[J]. 卢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08)
[5]巩立娇背向滑步推铅球关键运动技术参数分析[J]. 郑富强,郭元奇,苑廷刚,李爱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12)
[6]不同斜坡训练模式效果比较的实证研究[J]. 罗炯,金季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07)
[7]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技术肌肉用力RMS特征的肌电研究[J]. 董海军,冯海涛,郝选明,朱艳玲.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01)
[8]第11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冠、亚、季军推铅球技术三维运动学研究[J]. 李建臣,冯国群,陈强.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05)
[9]基于技术链的分层累加教学法在游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 岳新坡,李文静.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2(04)
[10]运动技术链概念及其应用研究[J]. 岳新坡.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2(02)
博士论文
[1]中国柔道运动实战技术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D]. 程志山.北京体育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核心力量训练对铅球成绩的影响[D]. 刘帅帅.山东师范大学 2015
[2]“以速度为核心”的背向滑步推铅球下肢速度练习手段设计与实施的教学实验研究[D]. 张道蒙.武汉体育学院 2015
[3]技术链组合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王幸新.河南师范大学 2015
[4]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强队单个技术和攻防链对比分析[D]. 韩盼星.郑州大学 2014
[5]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侧弓形与反弓形用力技术三维运动学研究[D]. 李幸幸.首都体育学院 2013
[6]功能性体能训练干预对提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 庄建财.首都体育学院 2012
[7]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效果的研究[D]. 程晓.北京体育大学 2011
[8]不同级别男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D]. 李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9]中国与意大利、巴西、美国女排攻防对抗技术链的比较研究[D]. 苏华成.西南交通大学 2008
[10]部分二级男子跳远运动员短程下坡助跑起跳的动力学效果实验研究[D]. 翁宏伟.北京体育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04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90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