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后激活增强效应下不同负荷深蹲和恢复时间对纵跳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2 06:29
  纵跳能力对运动员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运动能力,后激活增强效应是指通过精细控制骨骼肌的收缩强度、次数、时间,在保持肌肉的结构与运动神经的结构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使骨骼肌与运动神经元的功能发生变化,以达到增强骨骼肌快速的收缩能力的目的。多篇文献可知,后激活增强效应经诱导产生后可以募集到更多的高阶运动单位参与到机体的运动中去,这为体能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论文通过不同的干预手段,观察是否可以减慢后激活增强效应流失的速度,甚至可以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这样的增强效应,并利用这种效应,将其设计成为一种可以长期训练的训练方法,为提高纵跳高度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研究内容一: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即时效应实验,在运动干预后的第2分钟、第5分钟、第10分钟、第15分钟、第20分钟、第25分钟、第30分钟,观察其纵跳高度。施加的运动干预分别是:90%1RM最大强度深蹲、95%1RM最大强度深蹲、90%1RM最大强度深蹲+10米极速高抬腿跑、95%1RM最大强度深蹲+10米极速高抬腿跑、90%1RM最大强度深蹲+两次10米极速高抬腿跑、95%1RM最大强度深蹲+两次10米极速高抬腿跑。研究内容二:后激活增强效应... 

【文章来源】: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概述
    1.2 文献综述
        1.2.1 后激活增强效应研究现状
        1.2.2 后激活增强效应的产生方式
        1.2.3 神经控制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贡献
        1.2.4 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因素
    1.3 总结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逻辑分析法
    3.3 数理统计法
    3.4 实验法
        3.4.1 技术路线
        3.4.2 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即时效应实验
        3.4.3 后激活增强效应的短期训练实验
        3.4.4 注意事项
        3.4.5 后激活增强效应实验安全预案
4 研究结果
    4.1 90 %1RM诱导后激活增强效应产生后不同干预方式对纵跳能力即时影响
        4.1.1 负荷90%1RM在不同恢复时间原地纵跳高度趋势
        4.1.2 负荷90%1RM+10米极速高抬腿在不同恢复时间原地纵跳高度趋势
        4.1.3 负荷90%1RM强度+两次10米极速高抬腿跑在不同恢复时间原地纵跳高度趋势
    4.2 95 %1RM诱导后激活增强效应产生后不同干预方式对纵跳能力的即时影响
        4.2.1 负荷95%1RM在不同恢复时间原地纵跳高度趋势
        4.2.2 负荷95%1RM+10米极速高抬腿跑在不同恢复时间原地纵跳高度趋势
        4.2.3 负荷95%1RM+两次10米极速高抬腿跑在不同恢复时间原地纵跳高度趋势
    4.3 “相同强度+不同干预”对原地纵跳高度即时影响的横向比较
        4.3.1 负荷90%1RM不同干预对原地纵跳高度即时影响的横向比较
        4.3.2 负荷95%1RM不同干预对原地纵跳高度即时影响的横向比较
    4.4 “不同强度+相同干预”对原地纵跳高度即时影响的纵向比较
        4.4.1 “不同强度+无10米极速高抬腿跑”对原地纵跳高度即时影响的纵向比较
        4.4.2 “不同强度+10米极速高抬腿跑”对原地纵跳高度即时影响的纵向比较
        4.4.3 “不同强度+两次10米极速高抬腿跑”对原地纵跳高度即时影响纵向比较
    4.5 后激活增强效应短期训练中“相同强度+不同干预”对原地纵跳高度影响的横向比较
        4.5.1 后激活增强效应短期训练”90%1RM+不同干预“对纵跳能力的影响
        4.5.2 后激活增强效应短期训练“95%1RM+不同干预”对纵跳能力的影响
    4.6 后激活增强效应短期训练中“不同强度+相同干预”对原地纵跳高度影响的纵向比较
        4.6.1 短期训练“不同强度+无10米极速高抬腿跑”对原地纵跳高度影响纵向比较
        4.6.2 短期训练“不同强度+10米极速高抬腿跑”对原地纵跳高度影响纵向比较
5 分析与讨论
    5.1 不同负荷和恢复时间对纵跳高度即时影响的分析
    5.2 后激活增强效应短期训练不同负荷对纵跳高度影响的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原始数据一:后激活增强效应即时效应实验
    原始数据二:后激活增强效应短期训练实验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激活增强效应在运动实验中的研究进展[J]. 陶鹏飞,王根英,张厚喜,徐国红,冯雪,金宗强,刘恒源.  运动. 2015(22)
[2]预激活增强效应对散打运动员冲拳峰值功率的影响[J]. 宋兆铭,张辉,张诚,韩治国,董如军.  体育科学. 2015(11)
[3]少年男篮运动员下肢等速肌力与纵跳高度、速度的相关性分析[J]. 林长地,程亮.  山东体育科技. 2015(04)
[4]下肢力量与负荷后恢复时间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J]. 侯世伦,张新,王安利.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05)
[5]力量训练的理论探索及实践进展: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应用[J]. 王安利,张新.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11)
[6]力量训练的理论探索及实践进展:后激活增强效应的生理学机制[J]. 王安利,张新.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10)
[7]不同组数杠铃负重蹲起练习后纵跳高度变化的对比研究[J]. 段子才.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8]对普通人群几种不同形式纵跳的动力学分析[J]. 刘卫国,刘学贞,李强.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01)
[9]连续纵跳及其疲劳的生物力学研究[J]. 陆阿明,叶永延,郑亦华,黄敏.  浙江体育科学. 1998(03)

硕士论文
[1]“冲击式PNF”与后激活增强效应对三级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劲红.成都体育学院 2015
[2]后激活增强效应对散打运动员上肢爆发力影响的研究[D]. 张诚.北京体育大学 2015
[3]不同形式颈后蹲预刺激对浅蹲纵跳能力即时影响的实验研究[D]. 刘恒源.天津体育学院 2015
[4]后激活增强效应对男性体育大学生30米跑成绩影响的研究[D]. 鲍珊珊.北京体育大学 2013
[5]负重深蹲后激活增强效应对足球运动员变向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D]. 孙文广.北京体育大学 2013
[6]不同负荷、间歇及蹲角颈后蹲后激活增强效应对纵跳能力影响的研究[D]. 姬鲁宁.北京体育大学 2012
[7]下肢力量与负荷后恢复时间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D]. 张新.北京体育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72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972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5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