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训练对肌肉力量、爆发力及体成分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同期训练对肌肉力量、爆发力及体成分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首先,通过前期大量的文献阅读与积累,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同期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其次,探寻肌肉力量与有氧耐力同期训练下,肌肉力量、肌肉爆发力、身体成分的发展趋势及相互关系,并分析其变化发展的原因。最后,本次研究是在国外大量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有很多借鉴与学习的地方,这将有利于今后我们对力量与耐力同期训练问题,更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及探讨。实验方法:(1)训练方法:(1)下肢膝关节伸肌肌肉力量训练,第1-2周的强度为实验初期所测1RM的75%,第3-4周强度选取第2周1RM测试结果的75%进行该周训练,第5-6周选取第4周1RM测试结果的75%进行该周训练。第7-8周选取第6周1RM测试结果的75%进行训练。每次训练每组重复次数6次,进行3组,每组之间休息时间不少于两分钟,再开始下一组;(2)有氧耐力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训练,受试者应保持转速60/min进行20分钟训练。在第1-2周,参与者以最大心率的65%-70%(HRmax)完成运动。受试者练习第3-4周以70%-75%(HRmax)心率运动,第5-6周以75%-80%(HRmax)心率运动。第7-8周以80%-85%(HRmax)心率运动;(3)同期训练方法安排,结合肌肉力量训练方法和有氧耐力训练方法,两种方法同天先后进行,每周训练两次。(2)测试方法:(1)膝关节伸肌肌肉力量测试方案,将肌肉能力测试系统调整至等长模式,受试者做3次等长收缩的伸膝动作,每次持续5秒钟,5秒内逐渐发力至最大,每次间歇3分钟,取三次等长收缩的峰力的最大值作为膝关节伸肌的肌肉力量值。(2)膝关节伸肌爆发力测试方案,肌肉能力测试系统等长模式不变,受试者以最快、最大的发力方式,做等长收缩的伸膝动作,共2次,之间间歇3分钟,记录两次收缩力-时曲线最大值以及最大值所对应的时间。研究结果:(1)力量组实验对象在经过8周单独的力量训练后,其各项测试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体重(4.43%↑)、肌肉量(4.87%↑)、BMI指数(4.42%↑)、肌肉力量(34.84%↑)、肌肉爆发力(36.35%↑)指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变化(P0.01)。而体脂肪量和体脂肪率无差异显著性变化(P0.05)。(2)耐力组实验对象在经过8周单独的耐力训练后,其各项测试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体重(2.72%↓)、肌肉力量(4.75%↑)、肌肉爆发力(3.74%↑)指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变化(P0.01),同时,体脂肪量(8.56%↓)、肌肉量(1.57%↓)、BMI指数(2.24%↓)有显著的差异变化(P0.05),而体脂肪率无显著性变化(P0.05)。(3)同期训练组实验对象在经过8周肌肉力量与有氧耐力同期训练后,其各项测试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体重(2.7%↑)、肌肉量(3.6%↑)、BMI指数(2.57%↑)、肌肉力量(32.21%↑)、肌肉爆发力(25.36%↑)指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变化(P0.01),同时,体脂肪率(4.74%↓)有显著的差异变化(P0.05),而体脂肪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4)控制组实验对象在经过8周无任何训练的情况下,其各项测试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只有肌肉爆发力RFD实验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各项指标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研究结论:(1)肌肉力量与有氧耐力同期训练中体脂肪量与肌肉量的变化发展趋势,更接近于力量组的发展趋势,而与耐力组的发展趋势相反。(2)肌肉力量与有氧耐力同期训练对肌肉力量不兼容,力量组与同期组肌肉力量变化发展趋势不一致。(3)肌肉力量与有氧耐力同期训练对肌肉爆发力不兼容,力量组与同期组肌肉爆发力变化发展趋势不一致。
【关键词】:同期训练 肌肉力量 肌肉爆发力 身体成分 不兼容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8.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13
- 1.1 选题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2 文献综述13-21
- 2.1 相关概念的解释13-15
- 2.2 国外研究现状15-19
- 2.2.1 同期训练问题的研究历程15-17
- 2.2.2 同期训练问题的探讨17-19
- 2.3 国内研究现状19-21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21-29
- 3.1 研究对象21-22
- 3.1.1 实验对象21-22
- 3.2 研究方法22-29
- 3.2.1 文献研究22
- 3.2.2 实验研究22-28
- 3.2.3 数理统计法28-29
- 4 结果与分析29-51
- 4.1 实验前后各组内所测指标比较结果29-31
- 4.1.1 实验前后力量训练组所测指标比较结果29
- 4.1.2 实验前后耐力训练组所测指标比较结果29-30
- 4.1.3 实验前后同期训练组所测指标比较结果30-31
- 4.1.4 实验前后控制组所测指标比较结果31
- 4.2 实验前后各组间所测指标比较结果与分析31-42
- 4.2.1 实验前后各组间体成分指标变化比较结果与分析31-36
- 4.2.2 实验前后各组间肌肉力量变化比较结果与分析36-39
- 4.2.3 实验前后各组间肌肉爆发力变化比较结果与分析39-41
- 4.2.4 肌肉力量与肌肉爆发力关系研究41-42
- 4.3 肌肉力量、爆发力不兼容性的原因分析42-48
- 4.3.1 肌肉生理适应差异42-44
- 4.3.2 线粒体密度与酶活性差异44-45
- 4.3.3 激素的反应45-46
- 4.3.4 骨骼肌基因表达路径的不同46-47
- 4.3.5 过度训练47-48
- 4.4 同期训练实验设计的讨论48-51
- 5 结论51-52
- 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2-54
- 附录54-55
- 参考文献55-61
- 致谢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继政;牛洁;田东;王华宇;金洋;;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生物分子适应机制及现实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2 于洪军;;论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策略[J];体育科学;2014年02期
3 马继政;胡澄;乔箐;;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分子产生的干扰机制和训练学上的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年06期
4 左娇蕾;张倩;刘爱玲;赵静;胡小琪;;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1年06期
5 陈小平;;有氧与无氧耐力的动态关系及其对当前我国耐力训练的启示[J];体育科学;2010年04期
6 张平华;;有氧练习与力量训练组合对低体重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10年02期
7 赵宏阳;卢健;陈彩珍;钟红燕;;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的生理基础[J];浙江体育科学;2008年06期
8 王丽;丁树哲;;细胞生长中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其与运动的关系[J];体育科学;2007年05期
9 高炳宏,陈佩杰,吴荷萍,梁佩珍;男子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成分和无氧代谢能力发育特征及相关关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年09期
10 伏育平;发展肌肉爆发力的生物力学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索小燕;游泳训练对儿童身体成分影响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杨敏;健身操对人体体成分的干预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同期训练对肌肉力量、爆发力及体成分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63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