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间歇时间的复合训练对下肢肌肉力量表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8-07 14:23
研究目的:比较不同间歇时间的复合训练对下肢肌肉力量表现的影响,探讨长周期复合训练中的最佳间歇时间。研究方法:将24名男子大学生(年龄22.75±0.53yr,身高178.87±4.86cm,体重74.53±4.32kg)随机分为实验组(无间歇组、4min间歇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六周(2次/周)的复合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训练,其中无间歇组在复合训练中的杠铃深蹲和跳深练习之间无间歇时间休息,而4min间歇组的间歇时间则为4分钟;其他安排则一致。受试者在实验期前后均测试1RM杠铃深蹲、下肢肌耐力、反向纵跳和30米短跑。研究结果:(1)无间歇组1RM杠铃深蹲平均增长36.25±7.44kg,提高幅度为30.4%;下肢肌耐力平均增长7.63±1.19次,提高幅度为29.9%;反向纵跳平均增长5.52±0.67cm,提高幅度为11.86%;30米短跑平均提高0.15±0.46秒,提高幅度为3.56%。4min间歇组1RM杠铃深蹲平均增长42.50±4.63kg,提高幅度为38.4%;下肢肌耐力平均增长4.74±0.71次,提高幅度为19.2%;反向纵跳平均增长8.10±0.65cm,提高幅度...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力量训练
2.1.1 力量的概念及分类研究
2.1.2 力量训练的生理机制研究
2.1.3 影响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
2.2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2.2.1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起源及定义
2.2.2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生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2.2.3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爆发力影响的研究
2.2.4 有关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中跳深高度的研究
2.3 复合训练
2.3.1 复合训练的生理机制及产生条件
2.3.2 复合训练间歇时间的急性研究
2.3.3 不同个体对间歇时间的反应
2.3.4 复合训练的急性激素反应
2.3.5 复合训练和其他训练方法的长期对比研究
2.3.6 青少年对长期复合训练的反应
2.3.7 总结及问题的提出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文献资料法
3.3 实验法
3.3.1 实验对象
3.3.2 训练内容
3.3.3 实验设计
3.3.4 实验测试
3.4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结果
4.1 1 RM杠铃深蹲成绩的对比分析
4.2 下肢肌耐力成绩的对比分析
4.3 反向纵跳成绩的对比分析
4.4 30 米短跑成绩的对比分析
5 分析与讨论
5.1 对1RM杠铃深蹲的分析讨论
5.2 对下肢肌耐力的分析讨论
5.3 对反向纵跳的分析讨论
5.4 对30米短跑的分析讨论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等长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J]. 钟新生,姚璐,张栋.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2]国内外力量训练研究进展[J]. 赵丙军,司虎克. 当代体育科技. 2013(06)
[3]一个训练实践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议题——对Plyometrics的综述[J]. 姜宏斌.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01)
[4]跳深练习中弹性能量利用的实验研究[J]. 宋佩成,范年春,杨易军.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2(02)
[5]超等长训练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J]. 部义峰,李世明,成武刚.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6]跳深练习对发展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实证研究[J]. 田彤.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02)
[7]不同高度、间距组合跳深练习对踏跳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 部义峰,李世明,熊安竹,韩静.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01)
[8]对Plyometrics问题的再探究[J]. 徐飞.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01)
[9]Plyometrics问题探究[J]. 魏冰,李庶鸿,黄国龙. 体育与科学. 2006(01)
[10]两种速度训练方法新探——弹簧式反弹练习和超速训练[J]. 闫松华,闫虹,金季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12)
硕士论文
[1]不同高度跳深条件下下肢刚度与爆发力的关系[D]. 徐丽媛.北京体育大学 2013
[2]下肢力量与负荷后恢复时间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D]. 张新.北京体育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70483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力量训练
2.1.1 力量的概念及分类研究
2.1.2 力量训练的生理机制研究
2.1.3 影响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
2.2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2.2.1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起源及定义
2.2.2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生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2.2.3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爆发力影响的研究
2.2.4 有关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中跳深高度的研究
2.3 复合训练
2.3.1 复合训练的生理机制及产生条件
2.3.2 复合训练间歇时间的急性研究
2.3.3 不同个体对间歇时间的反应
2.3.4 复合训练的急性激素反应
2.3.5 复合训练和其他训练方法的长期对比研究
2.3.6 青少年对长期复合训练的反应
2.3.7 总结及问题的提出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文献资料法
3.3 实验法
3.3.1 实验对象
3.3.2 训练内容
3.3.3 实验设计
3.3.4 实验测试
3.4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结果
4.1 1 RM杠铃深蹲成绩的对比分析
4.2 下肢肌耐力成绩的对比分析
4.3 反向纵跳成绩的对比分析
4.4 30 米短跑成绩的对比分析
5 分析与讨论
5.1 对1RM杠铃深蹲的分析讨论
5.2 对下肢肌耐力的分析讨论
5.3 对反向纵跳的分析讨论
5.4 对30米短跑的分析讨论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等长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J]. 钟新生,姚璐,张栋.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2]国内外力量训练研究进展[J]. 赵丙军,司虎克. 当代体育科技. 2013(06)
[3]一个训练实践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议题——对Plyometrics的综述[J]. 姜宏斌.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01)
[4]跳深练习中弹性能量利用的实验研究[J]. 宋佩成,范年春,杨易军.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2(02)
[5]超等长训练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J]. 部义峰,李世明,成武刚.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6]跳深练习对发展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实证研究[J]. 田彤.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02)
[7]不同高度、间距组合跳深练习对踏跳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 部义峰,李世明,熊安竹,韩静.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01)
[8]对Plyometrics问题的再探究[J]. 徐飞.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01)
[9]Plyometrics问题探究[J]. 魏冰,李庶鸿,黄国龙. 体育与科学. 2006(01)
[10]两种速度训练方法新探——弹簧式反弹练习和超速训练[J]. 闫松华,闫虹,金季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12)
硕士论文
[1]不同高度跳深条件下下肢刚度与爆发力的关系[D]. 徐丽媛.北京体育大学 2013
[2]下肢力量与负荷后恢复时间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D]. 张新.北京体育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70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67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