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新课标”对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1 19:49
新世纪以来,我国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进行了两次深刻的改革,先后于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将两套课程标准简称为“新课标”)。这两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对基础教育体育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基础教育体育师资由高校体育院系培养和输出,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决定着其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否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提到了高校必须以培养符合新课标需求的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但是,湖南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新课标”并未形成很好对接,这将是未来的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探讨分析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符合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有助于促进“新课标”在基础教育中的实施。本研究以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新课标”改革的情况为研究对象,以湖南省10所...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相关研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比较研究法
2.2.5 数理统计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新课标”情况分析
3.1.1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分析
3.1.2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的目标及分析
3.1.3 高中教育阶段“新课标”的目标及分析
3.1.4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分析
3.1.5 “新课标”的评价体系分析
3.1.6 “新课标”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3.2 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分析
3.2.1 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3.2.2 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3.3 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新课标”对接情况分析
3.3.1 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新课标”对接情况的调查分析
3.3.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新课标”脱节的表现
3.4 影响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新课标”对接原因分析
3.4.1 新课标认识未到位
3.4.2 硬件设施无保障
3.4.3 制度体系不完善
3.4.4 专业定位欠准确
3.4.5 教育理念乏前瞻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提高对“新课标”重视程度
4.2.2 不断完善师资培训
4.2.3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
4.2.4 加大投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4.2.5 建立多方评估论证体系
4.2.6 及时总结课程实施经验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本文编号:3752132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相关研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比较研究法
2.2.5 数理统计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新课标”情况分析
3.1.1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分析
3.1.2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的目标及分析
3.1.3 高中教育阶段“新课标”的目标及分析
3.1.4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分析
3.1.5 “新课标”的评价体系分析
3.1.6 “新课标”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3.2 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分析
3.2.1 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3.2.2 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3.3 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新课标”对接情况分析
3.3.1 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新课标”对接情况的调查分析
3.3.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新课标”脱节的表现
3.4 影响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新课标”对接原因分析
3.4.1 新课标认识未到位
3.4.2 硬件设施无保障
3.4.3 制度体系不完善
3.4.4 专业定位欠准确
3.4.5 教育理念乏前瞻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提高对“新课标”重视程度
4.2.2 不断完善师资培训
4.2.3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
4.2.4 加大投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4.2.5 建立多方评估论证体系
4.2.6 及时总结课程实施经验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本文编号:3752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75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