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中等强度持续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肥胖青年女性心电QTc及血压影响以及训练适应

发布时间:2023-03-31 19:51
  传统的减肥方式通常是采用中等强度持续性的有氧运动,众多研究表明这种运动能够有效的降低体内脂肪含量,提高有氧适能,但是这种运动形式也存在着一些局限,例如运动时间过长,运动单调乏味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运动锻炼可以有效地降低体脂含量,提高有氧耐力,而且能够有效地节省运动时间。然而这种运动形式是否存在安全性隐患仍存在很多争议,目前还缺少这种运动形式对肥胖人群安全性的研究。进而,此种运动形式涉及了高强度的运动,肥胖人群对此运动的可接受性仍需探索。 研究目的:采用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两种方式,通过观察肥胖青年女性训练前后安静状态以及急性运动前后心电图QTc间期及血压的变化,探讨两种运动形式的安全性,同时也通过体力活动乐趣性评价及运动中主观体力感觉的评价观察肥胖女性青年对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接受情况。 研究方法:48名肥胖女性青年(年龄21.0±1.3岁)随机分为三组:高强度间歇训练组(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Moderate IntensityContinuous Training,MICT)和对...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HIIT
        1.1.1 HIIT 的引入
        1.1.2 HIIT 对心肺适能的影响
        1.1.3 HIIT 对血压的影响
        1.1.4 HIIT 对心肌损伤的影响
        1.1.5 HIIT 运动的时效性
        1.1.6 HIIT 在减肥中的应用
    1.2 心电图 QT 间期测定与运动危险性
        1.2.1 心电图概述
        1.2.2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的组成
        1.2.3 测量 QT 间期的临床意义
        1.2.4 QT 间期测量及校正
        1.2.5 QT 间期在运动领域中的应用
    1.3 总结与展望
2 实验对象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
    2.2 实验设计
        2.2.1 实验过程中 VO2max 的测定
        2.2.2 运动负荷的制定
        2.2.3 训练方案
        2.2.4 单次急性运动前后及 12 周训练前后静坐血压的测定
        2.2.5 单次急性运动前后及 12 周训练前后 QTc 的测定
        2.2.6 运动中心率及主观体力感觉的监控
        2.2.7 训练中体力活动乐趣的评分
    2.3 测试指标及方法
        2.3.1 形态学指标
        2.3.2 生理机能等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实验前后身体形态指标及 VO2max 的变化情况的比较
    3.2 运动中的 RPE 与 HR
    3.3 克服相同机械功 HIIT 与 MICT 组平均运动时间的比较
    3.4 HIIT 与 MICT 组 PAES 的比较
    3.5 血压的变化情况比较
        3.5.1 12 周运动训练干预前后安静状态下坐位血压的变化
        3.5.2 单次急性运动及 12 周运动训练前后收缩压的恢复情况比较
        3.5.3 运动后即刻收缩压升高幅度情况
        3.5.4 单次急性运动及 12 周运动训练前后舒张压的恢复情况比较
        3.5.5 运动后即刻舒张压升高幅度情况
    3.6 各组心电中 QT 间期的比较
        3.6.1 12 周训练前后各组别安静状态下 QTc 的变化情况比较
        3.6.2 单次急性运动及 12 周运动训练前后 QTc 的恢复情况比较
4 全文讨论
    4.1 HIIT 组运动方案的选择及优化
    4.2 高强度间歇运动对身体形态及 VO2MAX 的影响
    4.3 高强度间歇运动对 HR 及 RPE 的影响
    4.4 高强度间歇运动对 PAES 的影响
    4.5 高强度间歇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4.6 高强度间歇运动对心电的影响
    4.7 本研究的局限
    4.8 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本文编号:3775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775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6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