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学校体育政策的本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1 05:11

  本文关键词:学校体育政策的本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取得的骄人战绩,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竞技体育强国之列。然而,作为体育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学校体育的发展与竞技体育的强盛却存在着巨大反差。学校体育政策是学校体育工作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在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和调控作用。因此,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具体明确的学校体育政策是推进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关键。学校体育政策研究首要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搞清楚学校体育政策的本质,这是深入研究学校体育政策的逻辑基础。本研究在探讨教育政策本质、教育管理本质及其本质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上,对学校体育政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重新界定并对学校体育政策的本质研究进行全面、系统地阐释。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引言。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学校体育政策本质研究的方法论探讨。本章主要是在分析有关本质研究、教育政策本质研究、教育管理本质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上,探讨学校体育政策本质研究的方法论。 第三章,学校体育政策的内涵研究。内涵是概念所揭示的事物和现象最本质、最根本的东西。本章在探讨学校体育政策概念的“属”——教育政策和学校体育政策概念的“种差”——学校体育的基础上,对学校体育政策的内涵进行全面的阐释。 第四章,学校体育政策的外延研究。本章主要探讨学校体育政策的体系以及学校体育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关系。体系包括国家学校体育政策的内容体系和具体学校体育政策的内容体系;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关系包括学校体育政策与德育政策、智育政策、美育政策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政策与群众体育政策、竞技体育政策的关系。
【关键词】:本质 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政策本质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12.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引言8-20
  • 一、问题提出8-9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9
  • (一) 研究目的9
  • (二) 研究内容9
  • 三、文献综述9-17
  • (一) 政策文献综述9-12
  • (二) 研究文献综述12-17
  •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17-20
  • (一) 研究方法17-19
  • (二) 研究意义19-20
  • 第二章 学校体育政策本质研究的方法论20-29
  • 一、教育政策本质研究的方法论评述20-24
  • (一) 教育政策的本质认识20-21
  • (二) 教育政策本质研究的方法论透析21-24
  • 二、学校体育政策本质研究的方法论探究24-29
  • (一) 方法论意识24-27
  • (二) 方法论运用27-29
  • 第三章 学校体育政策的内涵29-38
  • 一、学校体育政策概念的“属”:教育政策29-31
  • (一) 教育政策的概念29-30
  • (二) 教育政策的价值及其层级结构30-31
  • 二、学校体育政策概念的“种差”:学校体育31-36
  • (一) 学校体育的主体需要31-32
  • (二) 学校体育的客体属性32-34
  • (三) 学校体育的本质属性34-36
  • 三、学校体育政策的概念描述36-38
  • 第四章 学校体育政策的外延38-49
  • 一、学校体育政策的体系38-43
  • (一) 国家学校体育政策的内容体系38-40
  • (二) 具体学校体育政策的内容体系40-43
  • 二、学校体育政策与德育政策、智育政策、美育政策的关系43-46
  • (一) 学校体育政策与德育政策43-44
  • (二) 学校体育政策与智育政策44-45
  • (三) 学校体育政策与美育政策45-46
  • 三、学校体育政策与群众体育政策、竞技体育政策的关系46-49
  • (一) 学校体育政策与群众体育政策46-47
  • (二) 学校体育政策与竞技体育政策47-49
  • 结语49-50
  • 致谢50-52
  • 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52-56
  • 附录二:访谈提纲及记录56-61
  • 附录三:个人简历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毅臣,张学忠;学校体育活动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及特征[J];体育学刊;2003年05期

2 陈乃林;;我国清末民初的学校体育[J];江苏教育;1983年06期

3 邹时炎;;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在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学校体育;1988年05期

4 ;贺《学校体育》创刊十周年[J];中国学校体育;1991年06期

5 王占春;中国学校体育青年学者的使命[J];课程.教材.教法;1993年08期

6 欧阳柳青;论文化课教师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J];体育函授通讯;1994年Z2期

7 李一平;略论学校体育之目标管理[J];福建体育科技;1998年04期

8 张绪梅;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改革的设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余少兵,朱莉;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朱红军,张磊;健身体育应成为高校体育工作的主导[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挺;;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学校体育的困境与突破[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金龙;;重视学校体育教育 塑造学生健康心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裴岚;;软式排球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A];贵州省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吕峗;徐长红;;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体化发展模式的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杨勇;;体育学院大学生成就动机发展特征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杜学工;熊米娜;;基于资源共享下的社区体育场地构建[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7 李培和;屠德;;试论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8 王贵军;;培养大学生锻炼动机的重要性[A];贵州省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颜非非;蔡嘉陵;;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学校体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庆怀;;南京市沿江区中小学体育微观管理的局部现状和对策研究——对新课改进行中的学校体育管理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萍;学校体育面临新课题[N];中国体育报;2008年

2 江苏省戴窑初级中学 沈宇;学校体育健心效果更显著[N];中国体育报;2009年

3 记者 赵仁伟 王思海 陈灏 陈健;学校体育忧思录[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西南财经大学体育部 范佳音 许传宝;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思想整合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范文博;师大学校体育多姿多彩[N];天津日报;2004年

6 秦皇岛海关学校 张重光;学校体育五大功能[N];中国体育报;2001年

7 邯郸市第二工人文化宫 李勇霞;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我国的学校体育[N];邯郸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旭光;要切实关注学校体育[N];中国体育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邓红杰;重庆人大推动改进学校体育[N];中国体育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霞光 新华社记者 李贺普;学校体育健康第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迪迪;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焦卫宾;我国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中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沙金;全面发展视域中的学校体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王静;美国德克萨斯州儿童青少年肌肉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屈宏强;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英峰;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9 张天奉;中医证候的科学求真与文化探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10 丛晓波;自尊的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治文;论学校体育的物化与人化[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荣合兴;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衔接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尹虎哲;延边州城市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张广容;我国“新课改”以来学校体育研究“热点”问题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志林;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法治化管理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立春;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D];吉林体育学院;2010年

7 钟启宇;关于学校体育的法治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8 应培培;德州市农村小学体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崔庆隆;河南省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项英;学校体育的生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学校体育政策的本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411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7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