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武术段位制指导员作为武术段位制推广的人才保障与前沿力量,肩负着武术段位制宣传普及与教学指导工作,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武术段位制的推广效果;其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关系着武术段位制发展的质量,关系着《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能否顺利贯彻落实,进而影响武术在国内乃至国际的传播。如何科学有效地建设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提高培训质量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指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好地为段位制的推广服务,为武术的发展服务,为《全民健身条例》的顺利实施服务,已成为当前武术段位制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当前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的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寻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为推动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健康发展提供理论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并在此基础上剖析指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理路,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可行性解决策略。本研究结果如下:自2011年以来,全国共举办了115期武术段位制指导员培训班,培训了18071人武术段位制指导员,指导员队伍虽初显规模,但人员数量仍较为匮乏,且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年轻力量不足。武术段位制指导员段位等级多为中段位,高段位指导员人员数量偏少;指导项目以自卫防身术、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居多,但存在指导时间不均衡,指导次数过少等问题;服务社会、强身健体、兴趣爱好是其主要参与动机。在武术段位制指导员培训活动方面,存在培训时间不合理、培训内容较为单一、培训规划不明确等实际问题,影响了习武者的参与积极性与指导员培训质量。在武术段位制指导员管理方面,监督管理机制缺失,缺乏一定的激励措施;管理职责与指导任务落实不明,缺少指导员业务水平评价机制,不利于指导员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解决策略:扩充人员数量,优化年龄结构;扩展段位项目,纳入地方拳种;增加培训次数,完善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规模,丰富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时间,提高培训质量;确立监督机制,实施激励措施;加强后期管理,建立评价体系。
【关键词】:武术段位制 指导员 现状 问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问题的提出9-15
- 1.1 研究缘起9-10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0
- 1.3 文献综述10-15
- 1.3.1 有关武术段位制的研究10-12
- 1.3.2 有关武术段位制指导员的研究12-13
- 1.3.3 已有研究不足13-15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5-19
- 2.1 研究对象15
- 2.2 研究方法15-19
- 2.2.1 文献法15
- 2.2.2 调查法15-17
- 2.2.3 数理统计法17
- 2.2.4 逻辑分析法17-19
- 3 结果与分析19-45
- 3.1 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建设现状19-34
- 3.1.1 武术段位制指导员基本状况20-25
- 3.1.2 武术段位制指导员培训状况25-29
- 3.1.3 武术段位制指导员指导状况29-34
- 3.2 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4-39
- 3.2.1 人员数量缺乏,年龄结构失衡34-35
- 3.2.2 段位项目有限,拳种覆盖面小35-36
- 3.2.3 培训规划不明确,培训次数较少36-37
- 3.2.4 统筹兼顾缺失,培训拳种单一37-38
- 3.2.5 培训时间不合理,培训质量不高38
- 3.2.6 监督机制缺失,缺乏激励措施38-39
- 3.2.7 职责落实不明,缺少评价机制39
- 3.3 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建设对策39-45
- 3.3.1 扩充人员数量,优化年龄结构39-40
- 3.3.2 扩展段位项目,纳入地方拳种40-41
- 3.3.3 增加培训次数,完善培训体系41-42
- 3.3.4 扩大培训规模,丰富培训内容42
- 3.3.5 优化培训时间,提高培训质量42-43
- 3.3.6 确立监督机制,实施激励措施43-44
- 3.3.7 加强后期管理,,建立评价体系44-45
- 4 结论与建议45-47
- 4.1 结论45
- 4.2 建议45-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49-65
- 附录A 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调查问卷49-52
- 附录B 专家访谈提纲52-53
- 附录C 专家访谈记录53-65
- 致谢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文礼,黄金萍;关于传统武术发展问题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刘建华,刘卫国,许方龙;论武术作为民族品牌的历史渊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亓传琴;试述武术与全民健身[J];浙江体育科学;2004年01期
4 张霞,朱志先;汉代武术发展的原因浅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邱丕相,马剑;武术学科的科学化历程与面临的挑战[J];体育科学;2004年04期
6 王岗;武术走向奥运的方略:保留与割舍[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4年04期
7 薛建爱;李翠霞;刘强;;关于武术分类及概念的研究[J];博击(武术科学);2006年04期
8 唐韶军;;武术网络传播的利弊分析[J];博击(武术科学);2007年02期
9 王岗;;文化自新:武术发展的必然[J];搏击.武术科学;2007年03期
10 王岗;;中国武术:技术与谋略的统一体[J];博击(武术科学);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大参;;我国武术产业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2 杨文立;李建文;赵富斌;;中华武术明星的开发及其效应价值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3 刘雅媚;;论武术技术意会性特征及其对传承的反思[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4 郭玉成;邱丕相;郭玉亭;;武术传播的理论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邱丕相;康戈武;马剑;王岗;洪浩;郭玉成;;武术学科的科学化历程与学科研究展望[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邱丕相;马剑;;武术学术研究评鉴与当代使命[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王柏利;王岗;;中国武术发展的技术底线:打练统一[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李艳君;;意大利武术习练者武术认知与推广对策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9 勾庆华;;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设置武术表演教学的可行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程大力;;躁动之魂与艺术武术——竞技套路来自何方去向何方[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王俊璞 偶正涛;中华武术勇闯新路[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邱丕相 上海体育学院中国武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武术的文化构成及当代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上海体育学院 张大伟;武术——独特的中国武技[N];中国体育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周丽燕;武术与旅游:一种制衡 一种创新[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林金荣;武术、围棋、唐密的三位一体[N];文艺报;2012年
6 苏州大学教授 李龙;武术段位制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N];中国体育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曹_g;在更高层次上发展武术[N];中国体育报;2014年
8 实习记者 季雪峰;加快段位制进校园步伐[N];中国体育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忠伟;论武术学术研究的“高原现象”[D];河南大学;2015年
2 刘蕊;艺术模仿说理论下的武术起源与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徐婧;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黄丽萍;儿童武术书籍设计与实践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年
5 刘亚欢;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6 董刚;武术参与对普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赵文龙;对段前级趣味武术实验课实验效果的调查与分析[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8 马文友;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武术科研论文计量分析与动态展望[D];天津体育学院;2009年
9 张震;武术本质实践论[D];郑州大学;2012年
10 刘飞翔;武侠类网络游戏对武术发展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3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483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