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门户视野下缠海鞭杆的文化生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03:20

  本文关键词:门户视野下缠海鞭杆的文化生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门户 鞭杆 缠海鞭杆 文化生产


【摘要】:本研究从门户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口述历史、参与观察的方法,紧扣生产脉络的内外关系和缠海技术的形成过程两个方面考察缠海鞭杆的文化生产方式,探究了文化生产使得缠海鞭杆拥有的技术个性与门户文化个性,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缠海鞭杆的发展与传播优势。第一,从门户当中具体的人出发,回顾历史的现场,发现缠海鞭杆的文化生产综合了融合性与现代化两种生产方式。一方面,受通备门的融通思想影响,实现了鞭杆技术的融合性生产。通过吸收“刀枪剑棍”的技法内容解读鞭杆新的意义,获得“我是他非”的新体验;又融合客家武艺的劲力要求,使短小的鞭杆在劲力表达上脱胎换骨。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推动西北鞭杆的传播与发展,实现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现代化改造。王得功等承传者以竞技武术的表现形式为模版、以原有技术内容为素材、以融合各家所长为理念创编满足国家竞赛系统要求的缠海鞭杆一二三路,使套路内容标准化、套路节奏鲜明化、各路主旨明确化;同时完善了门户内部的渐进训练系统,实现技术系统的合理化配置;并借助其他舞台获得进一步发展与传播,王建中等针对不同消费人群进行了差异化推广探索,努力以恰当的内容和形式服务于社会不同人群的需要。第二,笔者通过参与观察结合口述资料分别从缠海的技术内容与劲力表达上分析了融合性生产与现代化改造之后的缠海鞭杆具有的独特技术个性;从对内与对外两个方面发现了“集体生产”之后的特有门户文化;从适应时代发展的视角总结了缠海鞭杆的发展传播优势。一方面,无论是技术内容上的移把换位手法、连环相扣技法、抢步插招步法,还是劲力表达上鞭及末梢的长劲、贯通腰背的整劲都体现了生产者探索缠海鞭杆区别于其他器械特质的努力。另一方面,鞭杆器械作为缠海门户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外成为缠海门户社交的媒介,对内以承习者“功夫”的载体而存在。而且,经过几代人的发展,缠海以其完备的技术体系、广泛地业界认同、雄厚的群众基础及转劣为优的“社会允许”获得自身在新时代传播与发展的优势。综上所述,缠海鞭杆的生成过程即是基于“鞭杆集体记忆”的“巨人肩膀上”的创造,又是以满足国家与社会需要为前提与目的的适应性挖掘整理。基于缠海门户传承与发展传播的视野,笔者给出“一基两线”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门户 鞭杆 缠海鞭杆 文化生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5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1前言7-15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7-8
  • 1.2 缠海鞭杆相关研究文献综述8-15
  • 1.2.1 历史与文化研究8-12
  • 1.2.2 理论与个性研究12-14
  • 1.2.3 总结14-15
  • 2 研究思路与方法15-17
  • 2.1 研究思路15
  • 2.2 研究方法15-17
  • 2.2.1 文献资料法15
  • 2.2.2 参与观察法15
  • 2.2.3 口述历史法15-17
  • 3 缠海鞭杆的文化生产17-33
  • 3.1 文化生产的推动力17-20
  • 3.1.1 民国时期的推动力17-19
  • 3.1.2 新中国成立后的推动力19-20
  • 3.2 技术的融合性生产20-26
  • 3.2.1 脱胎于“刀枪剑棍”的技法21-24
  • 3.2.2 融合“客家武艺”的发劲要求24-26
  • 3.3 承习的现代化改造26-31
  • 3.3.1 套路标准化生产27-29
  • 3.3.2 训练渐进式设计29-30
  • 3.3.3 传习功能化探索30-31
  • 3.4 小结31-33
  • 4 缠海鞭杆的文化个性33-45
  • 4.1 技术个性分析33-40
  • 4.1.1 技法分析34-36
  • 4.1.2 劲力分析36-40
  • 4.2 缠海鞭杆门户文化个性与发展优势40-44
  • 4.2.1 门户文化个性分析40-41
  • 4.2.2 门户的发展优势41-44
  • 4.3 小结44-45
  • 5 结语45-47
  • 6 致谢47-48
  • 7 参考文献48-53
  • 8 附件53-70
  • 8.1 访谈提纲53
  • 8.2 访谈记录53-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纳新;蔡智忠;雷湃;;甘肃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开发的探悉——以天水秦州“鞭杆舞”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0年12期

2 雷湃;陈爱军;蔡智忠;;鞭杆舞溯源与发展展望[J];四川体育科学;2011年02期

3 周天跃;蔡智忠;;鞭杆舞考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4 姜廷波;;浅析形意鞭杆在山西省中老年晨练人群中的普及[J];搏击(武术科学);2012年03期

5 买向东;向吉;;山西鞭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4年02期

6 王延龄;车星辰;;西棍精粹陇上名技——五阴、七手鞭杆[J];搏击;2006年10期

7 车星辰;邓建忠;;黄龙脱甲鞭杆(一)[J];搏击;2007年08期

8 车星辰;邓建忠;;黄龙脱甲鞭杆(二)[J];搏击;2007年09期

9 车星辰;邓建忠;;黄龙脱甲鞭杆(三)[J];搏击;2007年10期

10 毛明春;;鞭杆对打(六)[J];搏击;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林荣;秦风子遗鞭杆舞[N];民主协商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温鹏毅;柴家窑武术:乡风还是孤本?(上)[N];大同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辉;门户视野下缠海鞭杆的文化生产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2 杨晓霞;“鞭杆”技术动作的文化解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55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555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9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