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对中华武术发展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道家文化对中华武术发展的影响研究
【摘要】: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中华武术随着中国悠久历史的不断演变、发展,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家、道家、兵家和佛家思想,与中医、宗教等关系密切,可以说武术中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所以,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代表和集大成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武术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之一。武术文化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精华而得到不断发展,这其中道家文化的影响尤甚。道家的成长环境和土壤是下层民间文化。中华武术从兵家军事武艺中逐步分化出来,也主要是在下层民间文化环境中发展,并形成了自身体系。所以道家与中华武术的沟通、交流比与佛教、儒家的关系要更加深厚。在道家文化与中华武术的相互渗透中,道家精深而系统的哲理,使中华武术在发展的实践中认识到它的实用,而中华武术自身体系的形成和不断地创新需要哲理思想的指导,这就使道家哲学必然地融摄于中华武术理论中,道家的思想精神以及修练方法对中华武术发展产生很深的影响。道家文化对中华武术发展的影响表现在武术的基本思想、拳法理论和实践修行理念上,道家的“道”论,“天人合一”观、“知行合一”观、阴阳学说、太极说、八卦说等要素充分体现在武术文化中。道家文化对中华武术发展的深刻影响还表现在众多武术拳种、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上,在武术文化中占据颇为重要地位、影响较大的拳系如武当拳系、八卦拳系以及中原的苌家拳等,其拳法理念都与道家文化有极其深厚、直接的渊源关系。武术的现代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其传统文化价值,这不仅有利于武术学科的文化阐释,对于中华武术理论的提升和武术实践活动的指导亦有潜在价值,也是武术的特色和魅力所在,有利于帮助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新时代条件下继续焕发生机,不断发展。
【关键词】:道家文化 武术文化 影响 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3
- 1.1 选题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3
- 1.2.1 探索研究道家文化与中华武术发展的关系12
- 1.2.2 为持续发展道家文化和中华武术做进一步的思考12-13
- 2 文献综述13-14
- 2.1 以道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14
- 2.2 以道家文化与其它文化现象为对象的相关研究14
- 2.3 以道家文化与武术关系为对象的相关研究14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4-16
- 3.1 研究对象14-15
- 3.2 研究方法15-16
- 3.2.1 文献资料法15
- 3.2.2 历史分析法15
- 3.2.3 系统分析法15
- 3.2.4 专家访谈法15-16
- 4 分析与讨论16-40
- 4.1 道家文化16-19
- 4.1.1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涵16-17
- 4.1.2 道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17
- 4.1.3 “道家”与“道教”的关系17-19
- 4.2 中华武术文化19-22
- 4.2.1 武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9
- 4.2.2 武术文化的内涵19-20
- 4.2.3 武术理论与道家文化的关联性20-22
- 4.3 武术理论对道家文化精髓的汲取22-30
- 4.3.1 武术对道家“道”文化的汲取22-24
- 4.3.2 武术对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汲取24-26
- 4.3.3 武术对道家阴阳学说的汲取26
- 4.3.4 武术对道家“气”论的吸收26-27
- 4.3.5 武术对道家形神学说的汲取27
- 4.3.6 武术对道家精、气、神理论的汲取27-29
- 4.3.7 武术对道家道德思想的汲取29-30
- 4.4 受道家文化影响的武术文化形态30-36
- 4.4.1 以天地乾坤为象的八卦掌30-31
- 4.4.2 以阴阳太极为本的太极拳31-32
- 4.4.3 以内丹修炼为核心的武当拳系32-35
- 4.4.4 以中气修炼为根的苌家拳35-36
- 4.5 道家文化对当代武术发展的意义36-40
- 4.5.1 促进当代武术发展的文化复归36-38
- 4.5.2 充实当代武术发展的文化内涵38
- 4.5.3 推进当代武术理论与实践发展38-39
- 4.5.4 提升当代武术文化的品牌效应39-40
- 5 结论与展望40-42
- 5.1 结论40-41
- 5.2 展望41-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47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凤杰;传统武术的道与术[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刘惠英;;从中泰争霸赛谈武术技击的继承与发展[J];体育世界;2006年12期
3 刘超;钱强;单敏;;传统武术的发展之路:改造与创新[J];搏击.武术科学;2007年03期
4 包莉;陈青;;明代武术体系对后世武术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9年07期
5 张瑞洁;支俊才;;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审视[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杨建营;;对“技击是武术本质”的深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7 孙刚;;新时期武术审美教育的文化使命与实践方略[J];搏击(武术科学);2011年09期
8 吴应广;;从文化视角认识当前的武术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2年05期
9 李煦;黄兰平;;中华传统武术视域下的武术影视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年05期
10 李守培;郭玉成;;传统武术现代化的路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映海;;需求视角下武术与社会价值立锥两维互动模式的构建[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王美娟;牛爱军;;武术与京剧的艺术性[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戴国斌;;武术的身体:一项身体社会学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4 王林;;文化版图视野下的武术全球化发展[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陈保磊;“武术拳操”为何受大学生青睐[N];中国体育报;2012年
2 徐莉;武术与酒文化的不解之缘[N];中国体育报;2003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高远;山西武术发展之殇[N];科学导报;2013年
4 主笔 本报记者 朱才威;中国武术是不是天下第一?[N];辽宁日报;2010年
5 记者 梁韶辉 耿辉;阚文聪:剑似舞凤 枪如游龙[N];河北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杨卓越;找回传统精髓 迎接未来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3年
7 贾磊磊;莫让“非常美”变成“非常罪”[N];文汇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少雄;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与现代化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戴国斌;武术的文化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勇;咏春拳典型动作生物力学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秀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技击类课程构建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2 何红亮;文学武术初探[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3 李W,
本文编号:561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561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