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技田径项目区域化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02:20
本文关键词:中国竞技田径项目区域化特征研究
【摘要】:从我国田径竞技体育的发展近状来看,各省份和地区都会按照自己的自然环境、经济实力和地域特点来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田径优势项目,田径项目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每四年一个周期的全运会是我国国内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次综合体育赛事,各省市、自治区都精心备战,,派出最具实力的运动员来参加,竞争极为激烈。 本文依据项群理论的划分的一般原理并结合田径项目之间的训练方法、结构特点以及论文研究的实际需要,将田径项目划分为短跑、跨栏、中长跑、投掷、跳跃、竞走、马拉松、全能八项群。利用Excel软件将参加10-12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的3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按比赛名次进行相应赋值,1-8名分别赋值9、7……3、2、1(接力、全能项目双倍赋值),代表个人、解放军、火车头等体协的参赛单位由于地理位置定为不精确,台湾暂时未参加全运会比赛,故不作为研究对象,但所得积分给予保留,计入总积分中。利用SPSS19.0中文版软件对整理的数据进行K—均值聚类,按照聚类分析结果中四类积分由高到低,依次命名为优势区域、次优势区域、潜优势区域和落后区域。 通过定量角度聚类分析,确定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在各田径项群中的竞争实力,揭示田径项群在我国的区域分布的五大特征:(1)南巧北悍——南北各具优势项目;(2)自东向西——实力由强至弱分布;(3)优势区域和落后区域之间——竞技水平差距过大;(4)同项目、同区域——男、女发展不均衡;(5)强愈强,弱恒弱——不利于全面发展的竞赛格局;(6)个别实力与绝对优势的矛盾——显著的人才断层。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调查访问,总结出我国田径竞技项目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发展的相关策略:(1)各省结合地理优势发展本区域的优势项目,力求在同一项目上男女的到均衡发展;(2)加强和完善体育经费的投入,大力发展科研水平;(3)调整训练策略,鼓励我国运动员多参加国际性的田径赛事,“以赛代练”、“以赛促练”;(4)加强教练员队伍素质的建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5)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全重视“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有利于各省市、自治区在制订田径发展战略上取长补短,加快中国田径运动整体实力水平地提高,使中国早日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田径 区域化 特征 全运会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2
【目录】:
- 目录4-7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1 前言10-12
- 1.1 选题依据10-11
- 1.1.1 实现体育强国宏伟目标的需要10
- 1.1.2 奥运战略与举国体制的需要10
- 1.1.3 我国田径竞技项目发展失衡现象的需要10-11
- 1.2 研究意义11
- 1.3 研究目标11-12
- 2 文献综述12-16
- 2.1 区域与竞技体育区域的概念界定12
- 2.2 独立省份竞技田径项目区域化特征的相关研究12-13
- 2.3 我国竞技田径项目区域化特征相关研究13-14
- 2.4 影响我国田径竞技运动区域化发展的因素研究14-15
- 2.5 文献综述小结15-16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6-18
- 3.1 研究对象16
- 3.2 研究方法16-18
- 3.2.1 文献综述法16
- 3.2.2 数理统计法16
- 3.2.3 调查访问法16-17
- 3.2.4 比较法17-18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18-50
- 4.1 10-12 届全运会中我国田径项目总体聚类区域性分布特征19-20
- 4.2 短跑项目区域化特征分析20-24
- 4.2.1 男子短跑项目区域化特征21-22
- 4.2.2 女子短跑项目区域化特征22-23
- 4.2.3 短跑项目区域化特征小结23-24
- 4.3 跨栏项目区域化特征分析24-28
- 4.3.1 男子跨栏项目区域化特征25-26
- 4.3.2 女子跨栏项目区域化特征26-27
- 4.3.3 跨栏项目区域特征小结27-28
- 4.4 中长跑项目区域化特征分析28-32
- 4.4.1 男子中长跑项目区域化特征29-30
- 4.4.2 女子中长跑项目区域化特征30-31
- 4.4.3 中长跑项目区域化特征小结31-32
- 4.5 竞走项目区域化特征分析32-35
- 4.5.1 男子竞走项目区域化特征33
- 4.5.2 女子竞走项目区域化特征33-34
- 4.5.3 竞走项目区域化特征小结34-35
- 4.6 马拉松项目区域化特征分析35-38
- 4.6.1 男子马拉松项目区域化特征36
- 4.6.2 女子马拉松项目区域化特征36-37
- 4.6.3 马拉松项目区域化特征小结37-38
- 4.7 投掷项目区域化特征分析38-42
- 4.7.1 男子投掷项目区域化特征39-40
- 4.7.2 女子投掷项目区域化特征40-41
- 4.7.3 投掷项目区域化特征小结41-42
- 4.8 跳跃项目区域化特征分析42-46
- 4.8.1 男子跳跃项目区域化特征43-44
- 4.8.2 女子跳跃项目区域化特征44-45
- 4.8.3 跳跃项目区域化特征小结45-46
- 4.9 全能项目区域化特征分析46-50
- 4.9.1 男子全能项目区域化特征47-48
- 4.9.2 女子全能项目区域化特征48-49
- 4.9.3 全能项目区域化特征小结49-50
- 5 田径竞技项目区域化特征分析50-56
- 5.1 南巧北悍——南方北方各具优势项目50-51
- 5.2 自东向西——竞技实力由强至弱51-52
- 5.3 优劣差距过大、严重不均衡分布52-56
- 5.3.1 优势区域与落后区域之间——竞技水平差距过大52-53
- 5.3.2 强愈强,弱恒弱——不利于全面发展的竞赛格局53
- 5.3.3 同项目、同区域——男、女发展不均衡53-55
- 5.3.4 个别实力与绝对优势的矛盾——显著的人才断层55-56
- 6 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区域发展建议56-59
- 6.1 结合地理优势发展本区域的优势项目56
- 6.2 加强和完善体育经费的投入,大力发展科研水平56-57
- 6.3 以赛代练,促使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57
- 6.4 加强教练员队伍素质的建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57-58
- 6.5 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重视“体教结合”培养模式58-59
- 7 结论59-60
- 引文注释60-61
- 参考文献61-62
- 附件62-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伙妹;;广东省全运会田径项目群体竞技实力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3期
2 樊道明;王子朴;;中外体育财政问题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3 鲁国斌;邹师思;;我国优秀田径竞技人才成功因素的地理学分析——以全运会田径比赛冠军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3期
4 邓建达;;中国田径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奥运会、亚运会、全国田径总决赛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鲍亮;钱枝;;安徽省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区域性特征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杜美;;对我国田径运动若干问题的思考[J];搏击(体育论坛);2013年09期
7 高鸿辉;王洪元;;北京田径竞技实力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刘涛;王小冰;张军;;中国竞技田径项目优势省份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杨丽宁;邹国忠;徐洪兵;;江苏省田径项目竞技实力透析——以十届、十一届全运会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朴正一;吴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种莉莉;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体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22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22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