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预适应保护效应中大鼠心房利钠肽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7-08-10 01:31
本文关键词:运动预适应保护效应中大鼠心房利钠肽的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运动预适应 心房利钠肽 心肌保护效应 右心房 大鼠
【摘要】:研究目的:运动预适应(exercise preconditioning,EP)在心肌保护效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机制也逐渐被人们所阐明和揭示。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的发现确定了心脏不仅是个血泵,同时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ANP在利钠、利尿和调节循环血量;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本实验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EP对右心房组织ANP表达变化的影响及在EP早期和晚期保护效应中有心房组织ANP的作用及可能存在的机制。为进一步丰富EP心肌保护效应机制的研究方法提供更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研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50只,将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6组,每组25只,分别为对照组(C组)、大强度运动组(HE组)、早期运动预适应组(EEP组)、晚期运动预适应组(LEP组)、早期运动预适应+大强度运动组(EEP+HE组)、晚期运动预适应+大强度运动组(LEP+HE组)。参照本课题组及相关学者研究报道,采用一次大强度间歇跑台运动建立EP动物模型;采用一次大强度持续跑台运动建立大鼠急性运动性心肌损伤模型。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 Tn I)和血浆ANP的含量;用HE染色法和心肌缺血缺氧染色法综合评价运动性心肌损伤和保护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荧光定量PCR法观察和检测EP早期和晚期心肌保护效应中右心房组织ANP和ANP m RNA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1.心肌损伤与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与C组相比,HE组血浆c Tn I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组织C-2R和HBFP染色MOD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C组相比,EEP和LEP组血浆c Tn I水平、心肌组织C-2R和HBFP染色MOD值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与HE组相比,EEP+HE组与LEP+HE组血浆c Tn I水平明显下降,心肌组织C-2R和HBFP染色MOD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EEP+HE组相比,LEP+HE组血浆c Tn I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组织C-2R和HBFP染色MOD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血浆ANP水平变化:与C组相比,HE组、EEP组血浆ANP水平无明显变化;与C组相比,LEP组血浆ANP水平有明显升高现象,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与HE组相比,EEP+HE组与LEP+HE组血浆AN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EEP+HE组相比,LEP+HE组血浆AN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右心房组织ANP免疫组化:与C组相比,HE组、EEP组和LEP组右心房组织ANP免疫反应MOD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HE组相比,EEP+HE组与LEP+HE组右心房组织ANP免疫反应MOD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EEP+HE组比,LEP+HE组右心房组织ANP免疫反应MOD值有明显升高现象,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4.右心房组织ANP免疫印迹:与C组相比,HE组和LEP组右心房组织AN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C组相比,EEP组右心房组织ANP水平有明显升高现象,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与HE组相比,EEP+HE组右心房组织AN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HE组相比,LEP+HE组右心房组织ANP水平有明显下降现象,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5.右心房组织ANP m RNA原位杂交:与C组相比,HE组、EEP组和LEP组右心房组织ANP m RNA原位杂交阳性信号MOD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HE组相比,EEP+HE组与LEP+HE组右心房组织ANP m RNA原位杂交阳性信号MOD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EEP+HE组比,LEP+HE组右心房组织ANP m RNA原位杂交阳性信号MOD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6.右心房组织ANP m RNA实时荧光定量PCR:与C组相比,HE组、EEP组右心房组织ANP m RNA水平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C组相比,LEP组右心房组织ANP m RNA水平有明显升高现象,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与HE组相比,EEP+HE组与LEP+HE组右心房组织ANP m 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EEP+HE组相比,LEP+HE组右心房组织ANP m 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结论:EP能减轻一次大强度运动引起的急性心肌损伤,对心肌具有早期和晚期保护作用,且EP早期保护效应较晚期保护效应更为明显。EP通过上调右心房组织ANP m RNA水平,促进右心房组织ANP表达增加,引起血浆ANP水平的升高。在EP早期和晚期保护效应中,血浆ANP和右心房组织ANP均参与了EP对运动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运动预适应 心房利钠肽 心肌保护效应 右心房 大鼠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部分 心房利钠肽在心肌保护和运动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12-20
- 1 ANP生物学特征12-13
- 1.1 ANP的分子结构12-13
- 1.2 ANP在体内的合成分布和作用机理13
- 2 ANP对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13-14
- 2.1 ANP对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的保护作用13
- 2.2 ANP与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13-14
- 3 运动对ANP表达的影响14-15
- 3.1 运动与心肌组织ANP的表达14
- 3.2 不同运动强度与心肌组织ANP的表达14-15
- 3.3 不同运动形式与心肌组织ANP的表达15
- 4 心肌组织ANP与运动预适应15-16
- 4.1 运动预适应15-16
- 4.2 心肌组织ANP的表达与运动预适应16
- 5 展望16
- 6 参考文献16-20
- 第二部分 运动预适应保护效应中大鼠心房利钠肽的变化20-52
- 1 前言20-21
- 2 材料与方法21-33
- 2.1 技术路线21
- 2.2 实验试剂21-22
- 2.3 实验仪器与设备22
- 2.4 动物模型与方法22-23
- 2.4.1 运动预适应与心肌损伤模型的建立22-23
- 2.4.2 实验条件和动物分组23
- 2.5 动物取材与石蜡切片制备23-24
- 2.5.1 动物取材23-24
- 2.5.2 石蜡切片制备24
- 2.6 大鼠血浆cTnI含量的检测24-25
- 2.7 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25
- 2.8 大鼠心肌组织变色酸 2R-亮绿染色25-26
- 2.9 大鼠心肌组织HBFP染色26
- 2.10 大鼠血浆ANP含量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6-27
- 2.11 大鼠心肌组织ANP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与图像分析27-28
- 2.11.1 大鼠心肌组织ANP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步骤27
- 2.11.2 大鼠心肌组织ANP免疫反应图像分析27-28
- 2.12 大鼠心肌组织ANP免疫印迹法检测28-30
- 2.13 大鼠心肌组织ANP mRNA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实验与图像分析30-31
- 2.13.1 大鼠心肌组织ANP mRNA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实验步骤30-31
- 2.13.2 大鼠心肌组织ANP mRNA原位杂交图像分析31
- 2.14 大鼠心肌组织ANP 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1-33
- 2.15 数据统计与分析33
- 3 实验结果33-43
- 3.1 大鼠心肌损伤与保护检测结果33-37
- 3.1.1 大鼠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的变化33-34
- 3.1.2 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34-35
- 3.1.3 大鼠心肌组织变色酸 2R-亮绿染色和图像分析35-36
- 3.1.4 大鼠心肌组织HBFP染色和图像分析36-37
- 3.2 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ANP检测结果37-43
- 3.2.1 大鼠血浆ANP水平变化37-38
- 3.2.2 大鼠右心房组织ANP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和图像分析38-40
- 3.2.3 大鼠右心房组织ANP免疫印迹实验结果40-41
- 3.2.4 大鼠右心房组织ANP mRNA原位杂交实验结果与图像分析41-42
- 3.2.5 大鼠右心房组织ANP 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42-43
- 4 分析与讨论43-48
- 4.1 ANP生物学特性43-44
- 4.2 运动预适应诱导心肌保护效应44-45
- 4.3 大鼠血浆ANP水平的变化45-46
- 4.4 大鼠右心房组织ANP表达的变化46-47
- 4.5 大鼠右心房组织ANP mRNA表达的变化47-48
- 5 研究结论48-49
- 6 参考文献49-52
- 附图52-59
- 常用名词中英文对照和缩略语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晓娟;潘珊珊;;短期和长期运动预适应对大鼠血液和心脏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0年05期
2 蔡科;孙雨;;运动预适应与心肌保护研究进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14期
3 申毓军;潘珊珊;;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效应与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现状和展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代志军;马延超;;运动预适应对C57BL/6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分析[J];体育学刊;2014年03期
5 朱萍;郭维;;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浙江体育科学;2013年04期
6 马治云;潘珊珊;申毓军;郝U,
本文编号:648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48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