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研究及生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2 23:05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研究及生理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蹦床运动员 平衡能力 生理分析


【摘要】:平衡能力是蹦床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蹦床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蹦床运动项目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研究过程中以备战2016年巴西奥运会的国家队高水平蹦床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及其训练方法作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蹦床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定义、特点、生理原理、训练方法等方面,对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特征进行理论与实证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研究将蹦床运动员的专项平衡能力定义为:在蹦床项目中,蹦床运动员为了保证空中翻腾姿态的技术动作和落网的稳定性,在即使身体处于极其不稳定的状态下,仍能迅速、准确、协调的控制身体姿势并完成翻腾动作和准确落网不发生较大位移的能力。2.动态实验结果表明,我国高水平蹦床男子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比女子运动员好。并且通过组间分析,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明显优于普通学生。3.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双足站立时睁眼和闭眼状态下的平衡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子运动员双足闭眼优于女子。表明双足站立时的本体感觉占平衡控制的主导作用。4.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在单足站立时无论睁眼与闭眼状态下平衡能力都明显降低,充分反映蹦床运动员单足站立时没有优势。5.现阶段我国蹦床队提高运动员一般平衡能力的训练手段主要有瑞士球练习手段、平衡垫练习手段、核心板练习手段和拉力器练习手段。
【关键词】:蹦床运动员 平衡能力 生理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3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前言11-18
  • 1.1 选题依据11-16
  • 1.1.1 平衡能力对蹦床运动员的重要性11-12
  • 1.1.2 平衡能力是蹦床项目的制胜规律之一12-14
  • 1.1.3 强化平衡能力适应蹦床竞技水平的发展14-15
  • 1.1.4 发展平衡能力提高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15-16
  • 1.2 研究目的16-17
  • 1.3 研究意义17-18
  • 1.3.1 理论意义18
  • 1.3.2 实践意义18
  • 2 文献综述18-25
  • 2.1 国内研究现状18-19
  • 2.2 国外研究现状19-20
  • 2.3 平衡能力相关研究20-23
  • 2.3.1 平衡能力相关概念界定20-21
  • 2.3.2 平衡能力的生理学基础21-22
  • 2.3.3 平衡能力的研究现象22-23
  • 2.4 我国关于平衡能力的研究现状23-24
  • 2.5 我国蹦床运动员平衡能力训练现状24-25
  • 2.6 小结25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25-36
  • 3.1 研究对象25-26
  • 3.2 研究方法26-36
  • 3.2.1 文献资料法26
  • 3.2.2 专家访谈法26-27
  • 3.2.3 问卷调查法27-28
  • 3.2.4 测试法28-35
  • 3.2.5 数理统计法35
  • 3.2.6 技术路线35-36
  • 3.2.7 研究步骤36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36-61
  • 4.1 动态平衡测试指标筛选36-37
  • 4.2 静态平衡测试指标筛选37
  • 4.3 动态平衡能力差异性比较37-42
  • 4.3.1 男女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差异性比较37-40
  • 4.3.2 运动员与普通学生的动态平衡能力差异性比较40-42
  • 4.4 静态平衡能力差异性比较42-47
  • 4.4.1 男子静态平衡能力差异性比较42-43
  • 4.4.2 女子静态平衡能力差异性比较43-44
  • 4.4.3 男女静态平衡能力差异性比较44-47
  • 4.5 蹦床运动平衡能力的理论研究47-54
  • 4.5.1 蹦床运动员专项平衡能力定义47-49
  • 4.5.2 蹦床运动员专项平衡能力的特点49-50
  • 4.5.3 蹦床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科学原理50-54
  • 4.6 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平衡能力训练现状54-61
  • 4.6.1 蹦床运动员平衡能力训练的指导思想54-55
  • 4.6.2 蹦床运动员一般平衡能力训练方法55-59
  • 4.6.3 蹦床运动员专项平衡能力训练方法59-60
  • 4.6.4 小结60-61
  • 5 结论与建议61-63
  • 5.1 结论61
  • 5.2 建议61-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6
  • 附录66-72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芳,李艳翎,李先雄;关于蹦床运动员注意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2 刘丽云,徐慧明;蹦床运动员归因与运动成绩关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夏秀亭;马斌胜;;全国青少年蹦床锦标赛网上位移问题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徐颖琦;;论蹦床教练员训练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3期

5 张健驰;;蹦床运动员下落时位移对其成绩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彭远志;;蹦床垂直跳技术的理论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7 林琳;肖玲;;少儿蹦床运动员基础训练初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年05期

8 刘菲;;如何提高少儿蹦床运动员的技能[J];辽宁体育科技;2009年04期

9 李绪稳;雷强;瑾杰;尚丽坤;;我国蹦床科研论文现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年19期

10 王玫;;浅述中国蹦床在奥运大赛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运动;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芳;李艳翎;;蹦床运动员注意特征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2 林春源;任钊;李春光;;我国少年蹦床单人网上竞技水平与技术特征的分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钱竞光;吕超;李广凯;毛一玲;李兆霞;;蹦床的有限元建模及最佳起跳周期的模拟计算[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徐毅成;杜少武;胡凯;陆晓炜;;新规则对蹦床比赛成绩特征的影响——以第30届奥运会女子蹦床比赛为例[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陈志勇;黄勇;王乐军;;2009年全国蹦床锦标赛男子网上个人决赛陈少波自选动作的运动学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陈志勇;黄勇;王乐军;戚雅茜;;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12001∠”动作结构分析与技术诊断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兴;;规则的变化对我国女子蹦床项目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影响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罗炯;周继和;;蹦床网上单人着网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钱竞光;吕超;毛一玲;李兆霞;;蹦床网面的载荷实验和有限元建模[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10 陈峰;陈琪林;;蹦床前屈三周转体540度动作的跟踪诊断[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_g;蹦床,让你的孩子适当远离它[N];中国体育报;2007年

2 卢苇;3金4银 中国蹦床队世锦赛载誉而归[N];中国体育报;2007年

3 赵雪;中国蹦床科研有特色[N];科技日报;2008年

4 赵雪;具有中国特色的蹦床科研[N];四川科技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向娜;十年双金不满足 蹦床伦敦要蝉联[N];中国体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刘耕;莞蹦床企业欲揽全球六成市场[N];东莞日报;2012年

7 吴睿娜;中国蹦床队跃向雅典奥运[N];北京日报;2003年

8 晓章;蹦床首次进军奥运会[N];中国体育报;2000年

9 刘斌;蹦床上的新贵[N];中国体育报;2000年

10 罗俊;中国蹦床十年磨一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本余;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探索[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绪稳;我国蹦床运动员队伍发展变化的特征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0年

2 祝爽;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贺业志;山东省蹦床后备人才现状分析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文波;关于山东省男子优秀蹦床运动员选材问题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阳小明;我国蹦床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D];西南大学;2012年

6 陈前飞;我国女子蹦床网上单人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水平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7 胡玲;蹦床项目制胜规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刘建生;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颜慧;蹦床运动员赛前竞赛焦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徐慧明;蹦床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及归因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64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64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1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