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苏州市体育社团能力建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02:04

  本文关键词:苏州市体育社团能力建设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苏州市 体育社团 能力建设


【摘要】:体育社团是体育社会组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近些年,在政府重视和支持下,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扩大的健身需求和体育社团发展的自身需求,体育社团的能力建设越越来越重要。体育社团的能力建设包括政府、社会、市场和自身能力建设4个方面,其中政府、社会、市场都是作为外在的力量而存在,而自身能力建设是作为内因而存在。加强体育社团的能力建设,才是加快体育社团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苏州市体育社团能力建设为研究对象,在调查苏州市体育社团现状发展的基础之上,研究体育社团的筹集资源能力、管理规划能力、人力资源能力、开展活动能力、内部治理能力。调查中的基本现状是:苏州市体育社团种类齐全,涵盖面广,并具特色;办团热情高,居民参与率高;社团延伸至基层广。但是苏州市体育社团获取和利用场地的能力不足;体育社团更多依赖政府拨款,社会资金支持和资金自筹能力不足;体育社团的管理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开展活动的能力有待于提高。苏州市体育社团能力中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体育社团获取和利用场地的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活动的开展;体育社团的筹集资金能力不足,对政府机关的依赖性强;社会组织内部制度不健全,运行受到限制;体育社团运用人力资源的能力不足,缺乏平衡;体育社团内部治理能力缺失,导致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体育健身场地需要进一步扩建,提高筹集资源能力;拓宽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增加体育社团的创收能力;完善体育社团的内部管理制度,使之更加规范;摆脱政府部门的依赖,使之更加独立自主;改善管理制度,提高体育社会社团的自身能力等。
【关键词】:苏州市 体育社团 能力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1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20
  • 1.1 问题的提出9-11
  • 1.1.1 社会需求9
  • 1.1.2 政府职能转变需求9-10
  • 1.1.3 体育社团发展的自身需求10-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
  •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12
  • 1.3.1 研究对象11
  • 1.3.2 研究方法11-12
  • 1.4 文献综述12-20
  • 1.4.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2-16
  • 1.4.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6-20
  • 2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理论依据20-24
  • 2.1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20-21
  • 2.2 治理理论21-22
  • 2.3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理论22-24
  • 3 苏州市体育社团基本现状分析24-27
  • 3.1 苏州市体育社团总量分布及会员情况24-25
  • 3.2 苏州市体育社团的级别划分25
  • 3.3 苏州体育社团的分类25-26
  • 3.4 苏州体育社团的特点26-27
  • 4 苏州市体育社团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27-41
  • 4.1 苏州市体育社团筹集资源能力建设的现状27-30
  • 4.1.1 苏州市体育社团获取和利用场地能力的现状27-28
  • 4.1.2 苏州市体育社团筹集资金能力建设的现状28-30
  • 4.2 苏州市体育社团管理规划能力建设的现状30-34
  • 4.2.1 苏州市体育社团的发展目标情况30-31
  • 4.2.2 苏州市体育社团管理规划决策情况31-32
  • 4.2.3 苏州市体育社团管理的会议决策情况32-34
  • 4.3 苏州市体育社团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的现状34-36
  • 4.3.1 苏州市体育社团人力资源来源和招募方式34-35
  • 4.3.2 苏州市体育社团人力资源激励措施35-36
  • 4.4 苏州市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能力建设的现状36-38
  • 4.4.1 苏州各个区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能力36-37
  • 4.4.2 苏州各个县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能力37-38
  • 4.5 苏州市体育社团的内部治理能力建设的现状38-41
  • 4.5.1 苏州体育社团与政府机构的关系38-40
  • 4.5.2 苏州市体育社团机构人员的关系40-41
  • 5 苏州市体育社团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41-46
  • 5.1 体育社团获取和利用场地的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活动的开展41
  • 5.2 体育社团的筹集资金能力不足,对政府机关的依赖性强41-43
  • 5.3 社会组织内部制度不健全,运行受到限制43-44
  • 5.4 体育社团运用人力资源的能力不足,缺乏平衡44
  • 5.5 体育社团内部治理能力缺失,导致自身造血能力不足44-46
  • 6 加强苏州市体育社团能力建设的对策46-50
  • 6.1 体育健身场地需要进一步扩建,提高筹集资源能力46
  • 6.2 拓宽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增加体育社团的创收能力46-47
  • 6.3 完善体育社团的内部管理制度,使之更加规范47-48
  • 6.4 摆脱政府部门的依赖,,使之更加独立自主48-49
  • 6.5 改善管理制度,提高体育社会社团的自身能力49-50
  • 7 结论50-51
  • 8 参考文献51-54
  • 9 附录54-55
  • 1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5-56
  • 11 致谢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东,钞飞侠,陆光平;论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2 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刘明明;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4 肖嵘,周明进,常保臣;国内外体育社团研究现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5 肖嵘,汤起宇,王亮;体育社团组织中的志愿者及其管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肖嵘;汤起宇;王亮;;体育社团志愿者初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李建军;何建华;;大学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肖嵘,汤起宇,吕万刚;体育社团研究综述[J];辽宁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9 孟平;王哲;;高校学生自发性体育社团的特征和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22期

10 刘强德;;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林川;黄维轩;;体育社团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意义[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凤玮;刘秀平;;湖北省中小学体育社团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刘莎;;对当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4 么广会;苏涛;梁建平;;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体育社团发展路径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5 梁建桃;;转型期我国省(直辖市)级体育社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6 张超越;史臻;张育民;窦彦丽;;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与学生有偿锻炼互动发展的研究[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7 张栓;;高校搏击类社团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田丰;;《我国体育社团管理的研究与思考》[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9 刘丹宁;;高校体育社团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作用的社会学解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陈学东;徐斌;孙咏晖;王小锋;;加强大学体育社团建设对于深入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伟红;市体育总会将主管市级体育社团工作[N];商洛日报;2009年

2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 陈立基;体育社团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对策[N];中国体育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旭光;体育社团大有可为[N];中国体育报;2013年

4 奚源;杭州市体育社团立足服务社会稳步前行[N];中国体育报;2014年

5 蒋黎辉 刘敏;江苏无锡:创新体育发展方式 加快体育社团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4年

6 陈一平;如何加强体育社团党建工作[N];中国体育报;2001年

7 卢元镇;重视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N];中国体育报;2002年

8 记者 张杰;我市14个先进体育社团受表彰[N];福州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满福;体育社团成为全民健身主力军[N];甘肃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陶冠群;年内新发展 体育社团会员不少于5万人[N];苏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振龙;我国体育社团基本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刘润芝;我国体育社团的社会责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3 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4 汪流;我国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王晓毅;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炳昆;晋江乡镇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敏;我国体育社团组织法律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3 付振华;对中国体育社团处罚的伦理考量[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付建宏;河北省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献国;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朱显著;北京市西城区体育社团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翁国柱;福建省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杰;郑州市高校体育社团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9 韩晓;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体育社团开展现状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施小丽;苏州市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路障分析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04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04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c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