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肌钝挫伤对大鼠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Ⅱ、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20 21:12
本文关键词:腓肠肌钝挫伤对大鼠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Ⅱ、Ⅲ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钝挫伤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 腓肠肌损伤
【摘要】:研究目的:腓肠肌急性钝挫伤经常发生于体育运动中,特别是运动较剧烈、竞争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中,如健美操、跆拳道、散打、篮球等。腓肠肌急性钝挫伤发生后,骨骼肌的运动能力会受到严重的阻碍,造成运动能力降低,并且钝挫伤后的肌肉组织自我修复过程极其缓慢,严重者甚至会影响以后的运动能力。本研究用自制钝挫伤打击器对大鼠腓肠肌进行钝挫伤造模处理,并对大鼠钝挫伤后的腓肠肌进行解剖、观察、测量和记录,从而测定大鼠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Ⅱ、Ⅲ的活性变化情况,为以后有关腓肠肌钝挫伤的恢复等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0周龄Wiste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钝挫伤后12h组、2d组、5d组、7d组、10d组、15d组、30d组8个组(n=6)。除对照组及备用组外,其余组均用自制钝挫伤打击器将大鼠腓肠肌进行钝挫伤处理,从而建立钝挫伤研究模型。钝挫伤后分别于12h、2d、5d、7d、10d、15d、30d之后将大鼠断头处死,取钝挫伤处腓肠肌于-80℃冰箱冻存,以备后续研究之用。本实验操作在山东体育学院实验中心和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酶复合物蛋白质活性测定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科技公司。实验结果均用SPSS20.0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结果:1、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I,又称泛醌氧化还原酶(Complex I)活性在钝挫伤12h-7d下降明显,至7-15d活性上升,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II又称琥珀酸泛醌氧化还原酶(Complex II)活性在损伤后12h-2d时间内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随后5-15d之间活性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过程(P0.05)。3、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III又称细胞色素还原酶(Complex III)活性在损伤后2-15d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在2d和15d分别出现两个活性峰值。研究结论:1、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的活性是常用的反映骨骼肌机能的生化指标之一,实验结果显示,30天的恢复期对于本实验的损伤程度来说已经足够,损伤能够完全恢复,实验组大鼠的各项酶活性与正常组大鼠的活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2、本实验证明自行制作的钝挫伤打击器可以用以钝挫伤模型的制作。对于Wister大鼠来说,中等偏上的损伤程度较为适宜,这样才不会造成大鼠的重度损伤、骨折、死亡等不良情况,比较符合本实验的研究目的。3、钝挫伤可以诱导线粒体酶复合物活性升高,但是不同酶复合物活性变化的时间各有不同。4、酶复合物活性变化揭示线粒体分别在损伤后12h-2d及7d-15d提供有效能量供给,可能是钝挫伤后恢复的关键阶段。5、不同阶段酶活性变化显示在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电子传递链主要供氢体之间的代偿性转换,体现了线粒体对钝挫伤后能量供给的适应性变化。
【关键词】:钝挫伤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 腓肠肌损伤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4.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1 前言11-16
- 1.1 问题的提出11-12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3
- 1.3 文献综述13-16
- 1.3.1 腓肠肌钝挫伤概述13-14
- 1.3.2 线粒体结构与功能14
- 1.3.3 线粒体有氧代谢14-15
- 1.3.4 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Ⅱ、Ⅲ15
- 1.3.5 骨骼肌钝挫伤恢复机制15-16
- 2.实验对象与方法16-28
- 2.1 实验对象16-17
- 2.2 实验方法17-28
- 2.2.1 实验分组17
- 2.2.2 准备工作17
- 2.2.3 实验技术路线图17-18
- 2.2.4 实验造模18-19
- 2.2.5 组织取材19-20
- 2.2.6 指标测试方法20-25
- 2.2.6.1 线粒体提取和测定20-21
- 2.2.6.2 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的提取和测定21-25
- 2.2.6.3 蛋白的定量测定25
- 2.2.7 实验器材25-28
- 2.2.7.1 低温高速离心机26
- 2.2.7.2 可见光分光光度仪26
- 2.2.7.3 超声波破碎仪。26-27
- 2.2.7.4 恒温水浴锅27
- 2.2.7.5 其他仪器27-28
- 2.2.8 统计学处理28
- 3.研究结果28-33
- 3.1 动物行为学变化28-29
- 3.2 损伤部位解剖变化29
- 3.3 腓肠肌钝挫伤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酶复合体活性变化29-33
- 3.3.1 腓肠肌钝挫伤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酶复合体Ⅰ活性变化29-30
- 3.3.2 腓肠肌钝挫伤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酶复合体Ⅱ活性变化30-31
- 3.3.3 腓肠肌钝挫伤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酶复合体Ⅲ活性变化31-32
- 3.3.4 腓肠肌钝挫伤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酶复合体Ⅰ-Ⅲ活性变化对比研究32-33
- 4.讨论33-36
- 4.1 骨骼肌损伤后的生理学变化35
- 4.2 线粒体酶复合体Ⅰ的变化35
- 4.3 线粒体酶复合体Ⅱ的变化35
- 4.4 线粒体酶复合体Ⅲ的变化35-36
- 5.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41
- 附录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贵俊;李可峰;葛新发;潘卫东;;补充磷脂对大鼠腓肠肌钝挫伤收缩力、松弛特性及自由基清除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本文编号:708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0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