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6-10-07 09:35

  本文关键词:论柔性管理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师范大学》 2008年

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孙丽萍  

【摘要】: 《上海市中小学社会科学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该课程的定位是以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科学知识与技能为基础内容,以实践体验为重要学习途径,以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逐步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主要内容。课程理念中重点提出“注重人文素养的培育"。该《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本文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立足于小学社会科学学习领域课程之一——品德与社会学科,探讨了小学低年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界定、相关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与人文素养的联系,包括: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与人文素养培养之间的联系。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特点:儿童性、实践性、基础性和综合性。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内容:民族精神及教育;创造个性教育: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合作教育以及感恩教育。 第五部分主要论述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方法和策略,主要包括:掌握人文知识的方法和策略;丰富人文情感的方法和策略;形成人文态度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培育人文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第六部分主要论述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效果评价,主要包括自主评价、情境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笔者希望立足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切实探索出对少年儿童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并能起到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2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英文摘要7-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一、研究的缘起11-12
  • 二、研究的意义12-14
  • (一)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要13
  • (二)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3
  • (三)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是儿童品德发展的实际需要13-14
  • 三、本研究的核心概念界定14-17
  • (一) 关于"人文"14
  • (二) 关于"人文素养"14-17
  • 四、相关文献综述17-18
  • 五、研究方法和思路18-20
  • 第二章 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与人文素养的联系20-23
  • 一、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理念和人文素养的培养20
  • 二、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内容和人文素养的培养20-21
  • 三、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过程和人文素养的培养21-23
  • 第三章 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特点23-26
  • 一、儿童性23
  • 二、实践性23-24
  • 三、基础性24-25
  • 四、综合性25-26
  • 第四章 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内容26-43
  • 一、民族精神教育26-29
  • 二、创造个性教育29-31
  • 三、生命教育31-34
  • 四、人格教育34-38
  • 五、合作教育38-39
  • 六、感恩教育39-43
  • 第五章 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方法和策略43-54
  • 一、掌握人文知识的方法和策略43-46
  • (一) 吟诵古诗童谣掌握人文知识43-45
  • (二) 整合信息技术掌握人文知识45-46
  • 二、丰富人文情感的方法和策略46-48
  • (一) 游戏活动丰富人文情感46-47
  • (二) 情境模拟丰富人文情感47-48
  • 三、形成人文态度的方法和策略48-51
  • (一) 道德讨论形成人文态度48-50
  • (二) 道德践行形成人文态度50-51
  • 四、培育人文素养的方法和策略51-54
  • (一) 家校互动培育人文素养51-52
  • (二) 实践体验培育人文素养52-54
  • 第六章 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效果评价54-61
  • 一、自主评价55-57
  • 二、情境评价57-58
  • 三、激励性评价58-61
  • 结束语61-62
  • 主要参考文献62-64
  • 后记6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律言;小学感恩教育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福智;人文精神与学校管理[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年03期

    2 黄明东;学校教育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平衡与融合[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3 林永希;人文素质·人格·人文精神——人文主义教育与素质教育共同的主题[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杨丽峰;浅谈学校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9期

    5 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 提高人文素质[J];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6 刘向军;人文精神的三种含义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界;2001年01期

    7 王春锡;人文关怀:学校教学的新价值取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7期

    8 曲铁华,梁清;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1期

    9 刘秀江;教育行动研究:背景、理念与需要[J];教育探索;2003年01期

    10 郑勇;论柔性管理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陈思和;[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一鸣;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的困惑与追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春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顾波;关于人文教育与当前的基础教育[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唐超;关于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佑;素质教育——时代的呼唤[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王莉;谈非权力因素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詹先明,徐德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特点及有效实施[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马云霞;缪昕;;融入人文教育,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5 傅汝强;;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人文素质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赵军;;浅谈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和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王国权;;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王志;;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构建途径[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肖之进;陈霞;;儒家“通人”教育在现代大学的继承与开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10 蔡仁赐;;公共教育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丽;;论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A];第五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奚建华;唐雪梅;;试论体育隐蔽课程的主要载体[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3 张丽艳;;“隐形教案”是衡量课堂教学的真正尺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李庆华;;谈五年制师范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5 王牧;;学科建设与犯罪学的完善[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6 于丹怡;马振龙;;台湾技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大陆高职院校的启发[A];教育科学的探索——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谢世杰;香港新高中推行通识教育科之前瞻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洁璇;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明宏;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秦元东;论艺术能力及其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静;在物理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淑华;利用古典诗词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孔令文;航海类专业半军事化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涂菁菁;论我国成人公民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小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之一[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富伟丽;团体辅导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05期

    2 钱建绿;;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8年36期

    3 宋玉华;;小学生感恩教育浅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10期

    4 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J];中国德育;2006年01期

    5 徐芳;;推进感恩教育——和谐社会的德育改革[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庄端;;感恩教育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张军;刘璇;;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反思和求解[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08年12期

    8 徐静;张锐;;认知·体验·实践——感恩教育的基本途径[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7年02期

    9 谢纳泽;;感恩教育之我见[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年04期

    10 蔡银枝;刘振中;;学生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岭;感戴: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D];河南大学;2005年

    2 陈秀兰;感恩的缺失与感恩教育的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葛琳;当代中小学感恩教育之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丽;中学生感恩意识现状调查分析个案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殿峰;大学生感恩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范志英;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苟昌革;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颖菁;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感恩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茂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睿;感恩日记方案提升遵义市小学高年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培,邬志辉;现代化进程中人文教育的现实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06期

    2 林少敏,张文质;探寻教育的人文精神(对话录)[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周国文;教育的偏向与健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周光迅,杨献军,许金根;关于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1996年03期

    5 黄明东;学校教育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平衡与融合[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6 李天铎;人文化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1995年10期

    7 吴黛舒,宋广文;教育发展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关系的历史演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1期

    8 刘赞英;“人”是实现高校管理科学化的根本[J];高等教育研究;1988年03期

    9 章开沅;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10 曾伟,陈昌贵;新时期的人文精神与高等教育的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民;品德与社会课应关注学生参与[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4年12期

    2 范士红;;《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也谈综合课程实施中教师的专业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11期

    3 赵小燕;课堂生成的丰富性:关注和利用来自学生的信息——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年05期

    4 韩立勋;;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双语学习;2007年11期

    5 刘建效;关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3年19期

    6 冯桂卿;以教研的改革 促课改的深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3年01期

    7 武宜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历史教育观[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6期

    8 张茂聪;;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3期

    9 张茂聪,李成泉;《品德与社会》倡导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体会[J];学科教育;2003年02期

    10 王文军;;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忠;[N];中国教师报;2002年

    2 姜堰市新桥小学 仲明;[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3 仇方迎;[N];科技日报;2002年

    4 记者 郭艳;[N];山西日报;2005年

    5 沈粤 记者 赵建春;[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唐非 赵永强;[N];西安日报;2004年

    7 刘天生 汪岩松;[N];黑龙江日报;2004年

    8 通讯员 许建平、李禾丰  本报记者 王绍雄;[N];光明日报;2003年

    9 金柯 庄玉兴 徐敏;[N];解放日报;2004年

    10 ;[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韵;从课程理念到课程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范士红;综合课程的实施与教师的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蕴;理想对现实的牵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季丹丹;小学品社课活动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晔;日本小学社会科教材分析及对我国《品德与社会》教材设计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彭坚;基于儿童迫切愿望的社会科教材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同友;变异学习理论视角下《品德与社会》主题单元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袁慧;价值判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仕梅;《品德与社会》科教学改革方向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金正镐;中韩小学社会课程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柔性管理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2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2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b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